第173章 治水妙法,四海传扬

前厅里,乌泱泱挤满了各地官员,见到陆子出现,众人纷纷作揖行礼,口中齐呼“陆大人”。陆子心中疑惑更甚,面上却不动声色,抬手示意众人免礼。他环视一周,朗声问道:“各位大人今日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人群中,一位年长的官员站了出来,拱手道:“陆大人,我等听闻您在治理淮河水患时,采用了许多新奇有效的方法,如今淮河一带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我等特来向您请教治水经验。”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表达了相同的来意。陆子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官员都是冲着他的治水经验来的。他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当初为了治理淮河水患,他耗费了多少心血,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如今总算是得到了认可。

他想起那段日夜奔波,与民工同吃同住的日子。烈日当空,他顶着酷暑,勘察地形,规划河道;暴雨倾盆,他冒着风雨,指挥抢险,加固堤坝。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对着地图苦思冥想,寻找最佳的治水方案。他还记得,为了试验一种新的堤坝结构,他亲自下到水中,与工匠们一起搬运石块,垒砌堤坝。那冰冷的河水,刺骨的寒风,仿佛还在昨天。

而最让他难忘的,是那次决堤的险情。汹涌的洪水,如同脱缰的野兽,咆哮着冲向村庄。为了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指挥众人堵塞缺口。冰冷的河水,湍急的水流,几乎要将他吞噬。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知道,他的身后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他的肩上扛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如今,淮河水患已得到有效控制,百姓的生活也恢复了平静。他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想到这里,陆子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他深吸一口气,将这些回忆压在心底,对众人说道:“各位大人远道而来,本官深感荣幸。治水之事,关乎国计民生,本官不敢藏私,定当倾囊相授。”

随后,陆子详细地讲解了他治理淮河水患的经验,从河道规划、堤坝建设,到水利设施的维护,事无巨细,娓娓道来。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点头称赞。

然而,人群中,一些官员的脸上却露出了迟疑的神色……一位身着绯袍的官员缓缓开口,“陆大人,您的这些方法,的确新颖独特,但……”他顿了顿,目光扫视四周,似乎在寻找支持者,“但未免有些标新立异,不知是否真的适用于其他地方?”绯袍官员的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一些原本就对陆子年轻上位心存芥蒂的官员也纷纷附和,质疑声此起彼伏。有人说陆子的方法过于繁琐,耗费人力物力;有人说淮河的情况特殊,其他地方未必适用;更有人阴阳怪气地暗示陆子是运气好,碰巧遇上了风调雨顺的年份。

陆子静静地听着这些质疑,脸上没有丝毫愠色。他知道,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阻力和挑战。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扫过众人,缓缓说道:“各位大人所言,本官并非没有考虑过。淮河水患由来已久,以往的治理方法之所以收效甚微,正是因为过于墨守成规,不敢尝试新的方法。”

他走到一张巨大的地图前,指着淮河的流域图,详细地讲解了他的治水思路。他如何根据地形地势,合理规划河道;如何采用新的堤坝结构,提高防洪能力;如何兴修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农田。他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治水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

“纸上谈兵终究不如眼见为实。”陆子见众人神色各异,便提议道,“各位大人若是不信,不妨随本官前往淮河一带实地考察一番,亲眼看看治水成果,再做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