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将士将溪涧两头堵住,围得水泄不通,而后慢慢靠近。
陈安躲在石壁后,连发数十箭,箭箭无虚发,只吓得赵军将士躲在石头后不敢前出。
可是,弓箭很快用完,赵军见再没有箭矢射出,于是这才前后夹击。
小主,
陈安左手持刀,右手持矛,一人迎战数千人,还连斩赵军数百人。
大战良久,陈安数日没有吃喝,身体困乏,渐渐不支,且身处溪涧之中,无处可逃。
后来陈安身中数刀,血流不止,被赵军斩首。
陈安平时十分厚待属下将士,能够与他们同甘共苦,军中威信很高。
后来,陈安死后,陇上人非常想念他,于是为他作《壮士之歌》一首: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聂骢父马铁瑕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聂骢窜严幽,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后来,明代的李攀龙又为陈安赋诗一首,名为《陇上歌》。
陇上壮士乘?骢,带桑鞬服挟秦弓。 二七小说
七尺大刀搏白虹,丈八蛇矛盘怒风。
战始三交失大刀,且荡且走亡其曹。
弃我?骢岩中逃,为我谓乌为客豪。
陇上之水流潺潺,壮士一去不复还。
陈安的事迹与历史上的冉闵特别相似,所以后世的冉鸣记得非常清楚。
当年冉闵左手持双刃矛,右手持钩戟,顺风迎击,连斩燕军三百余人。
而陈安左手持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刀矛并用,连斩赵军数百人。
最后二人都是身陷重围,斩首被杀。
冉闵望着杨安,心中感慨道:
“真是陇上多壮士,个个皆英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