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一日,忽有仇池公杨安来报,说晋国梁州刺史杨亮带兵万余,攻打仇池,请求朝廷援助。
原来,仇池国的东边有一个小县城,名叫沮县(今陕西省略阳县)。
这一年大旱,当地一个小村庄的村民于是在河流的上游筑起堤坝,引水灌溉。
由于上游筑起堤坝,下游的村庄便没有了水源,于是两个村庄发生火拼。
下游村庄中的数人被打死,其中一位年轻人姓陶,他的弟弟是沮县的一名小吏。
于是这名小吏将此事报告给县衙,县令大怒,派出县兵,将上游村庄全村屠杀。
杨安的堂弟杨弥得知后,顿时大怒,于是派出将士攻打沮县,并且杀死了沮县县令。
沮县(今陕西省略阳县)距离梁州治所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不足200百里地,梁州刺史杨亮听说之后,顿时大怒,于是点齐1万名将士,进攻杨弥。
杨弥一时不防,被杨亮大败,损兵折将近千人,且在战斗之中,杨弥也身中流矢身亡。
杨弥是杨安叔父的孩子,二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杨安得知杨弥战亡,顿时大怒,于是带领3000名将士攻打梁州。
杨安身骑战马,左手持长矛,右手持短刀,一马当先,英勇无比,所过之处,要么梁州将士中矛倒地,要么被短刀削落首级。
杨亮大败,急忙逃回南郑,集结人马3万余,二次攻打杨安。
对方人多势众,杨安无奈,于是只好退守积石关。
杨安原有将士1万人,后来因为邓羌北伐,将5000骑兵抽走,所以此时他手下只有5000名步兵。
梁州刺史杨亮派出大军多次攻打积石关,可是因为杨安过于勇猛,屡次失利。
于是梁州刺史杨亮兵分三路,自己带领大军在积石关与杨安对峙,而派出王凌、周勇二人各带一队兵马,迂回攻打武都郡。
杨安人少力薄,无法同时应对三路大军,于是一边紧急后撤,一边向冉闵求救。
“众位爱卿,你们看应该派谁去支援杨安?”
此时,邓羌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我推荐一人,可打败杨亮,收复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