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大明(51)

不让他去给这群才高八斗的读书人出题就行,他担心自己出题会上史书。

然后千年之后还要被人骂文盲。

他没打算青史留名,更没打算留下个文盲的骂名。

对于这次科举朱雄英也没有要大改的意思,他只是特意的说明了此次会更为看重庶物和实际能力而不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现在大明缺的就是实用性人才,朱标当然不会反对。

至于什么现在改变科考大的方向,朱雄英他又不是个傻子。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肚子迈太大当心扯到裆啊。

现在最主要的是先选些人,把这些官职的空缺给他补上,其他的改革要等大明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慢慢来。

谁让大明和清朝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呢。

不管是康熙朝还是雍正朝,清朝虽然也有些内乱但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阶段,而且那个时候皇帝对权力的聚拢已经到达一定地步了。

他登基以后只需要稍微费力朝堂和天下就是他的一言堂,他想怎么改那些人不管在背地里怎么嘟囔都闹不到他面前儿来。

但是现在的大明不一样,根基尚且不稳又有着许多的问题。

这次突然开科举本就是为了有能力去拔除那些问题,他不会做出这种令大明王朝自掘坟墓的决定。

“雄英,你也去拟个折子给我,考题和副考官都由你来定。”

朱标对于自己两个儿子的压榨可以说是毫不留情,朱允熥顶多算是个凑数的。

但是朱雄英实在是好用,它就是一块砖。

哪里需要就能往哪里搬。

朱标自己就是一个读了许多书的皇帝,自然是看得出来自己的儿子是有真才实学的。

就是让他去科考,未必不能给他考个状元回来。

况且让太子出考题,太子的胞弟做主考官。

这一批考上来的进士不仅算是天子门生,他们也能算的上是半个太子门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