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觉罗慧敏在适应了一周的现代生活后,也迎来了开学。
一开始,她还想努力学习一下原主的课程,但她很快发现根本不是短时间就能融会贯通的之后,便想尽了办法转去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学习满语和蒙语,正好符合她多年的学习环境。
后来因为表现优秀,这两种语言熟悉的就像母语似的,还颇受瞩目。
再后来,西林觉罗氏就是去蒙古国等地当汉语志愿者,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也用自己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大清,西林觉罗家顶多去施粥,西林觉罗慧敏是不可能亲自下场的。
但是,在此地。
她真正的行万里路,去亲自参与。
她见到了在曾经的世界绝对不可能得见的风景,接触了各形各色的人。
学术大拿,职场精英,贫民窟的乞丐,难民……
各种身份的人,西林觉罗慧敏都打过交道。
去做志愿者过过清贫的日子,去做救助时经历过战乱,也跟随商界大佬见过世面,进入学术界也小有成就……
后来,西林觉罗氏就回国参加清代历史研究和文献翻译工作。
也算是充分利用自己真正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优势。
倒也是和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有了更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