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
崇祯有些茫然,这是哪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一号人物,亳州,不过是大明国中数百州县之中的一个,毫不起眼,亳州知州,不过是正六品的官员,再加上宋应星也不是什么博学硕儒,那就更加没有名气了,崇祯哪里听说过这号人物?
崇祯皱眉道:“烺儿,朕可从来没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他可以胜任书院的山长?”
朱慈烺答道:“父皇,第一,亳州知州一介芝麻粒儿大的官,没人会在乎?第二,他也不是什么博学鸿儒,同样不引人注意;正是因为如此,朝中方才不会反对,朝臣们认为筹建书院就是您单纯为了悼念皇伯父,若是真的要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必定是朝臣们公推威望卓着的大儒担当才是;第三,虽然宋应星没有什么名声,但是却是有些真本事的,不瞒父皇,儿臣知道此人,也是汤若望曾经向儿臣提起,汤若望本身就是才能卓越,都对此人钦佩不已,相比绝对有真才实学,也不枉您和皇伯母为皇伯父付出的心意……”
崇祯微微点头,缓缓说道:“既然你这么说,朕就下旨召宋应星入京,委任他为天启皇家书院祭酒,主持皇家书院事务!”
朱慈烺笑道:“单单一个宋应星还不够,莫不如咱们别开生面,这所书院,不传授四书五经,就专门着述传播天文、历法、算学、工程、机械技术、农学等学科,以此也为大明在这些领域培养些人才,让汤若望从西洋延聘一些人才过来,着书立说,采长补短;毕竟,现在大明的历法都是人家西洋人跟回回主持编列的,堂堂汉人若是连这个都长期交与外邦之人,实在是有伤天朝脸面……”
崇祯心头一震,沉声道:“不错,大明泱泱华夏,若是长期的历法都有西洋人、回回来主持,岂不是颜面扫地?单单凭你这一句,朕就支持你!”
“哀家多谢皇上!”
懿安皇后站起身来,向着崇祯微微福身道。
崇祯沉声道:“皇嫂,一家人如何说两家话?此乃朕份内之事,回到乾清宫,朕就宣旨,着礼部立即督办此事!烺儿,你留在仁寿殿,陪皇伯母散散心,朕还有些朝务要处理!”
朱慈烺躬身道:“儿臣遵命!”
崇祯向着懿安皇后躬身施礼,转身退出了仁寿殿。
朱慈烺长舒了一口气,连忙向着懿安皇后躬身道:“侄儿多谢皇伯母出手相助了,嘿嘿,若不是皇伯母,侄儿这一次可是没办法说动父皇了……”
“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