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八字缺木为不仁

大过 莫一心三用 2182 字 25天前

“好啊!那就辛苦你了!”莫逸信说。

罗宇翔出了饭店去买酒,不一会就回来了,提了个手提塑料袋。回到桌旁坐下,从袋子里拿出一瓶半斤装的禁酒和四瓶饮料。

罗宇翔把禁酒递给莫逸信,然后拿出饮料给陈冬,自己也拿出来一瓶,打开盖子喝了一大口。

这时服务员把四个凉菜上到桌上,陈冬依次把三套餐具打开。

“哥,咱们开始吧,这都半夜十一点多了,肚子还是空空如也,自己犒劳自己吧。”罗宇翔说。

“好好,我们先干一杯。”莫逸信说着,打开禁酒瓶子,把酒倒在杯子里,然后端起杯子跟两人碰杯。

三人各自喝了一大口,疲乏得到了缓解。

“哥,你再讲讲现场足迹的事呗!我们也学习学习。”陈冬笑着说。

“有这方面的兴趣好啊,我跟你们讲一下这方面的事。”莫逸信边吃边说。

现场足迹学是莫逸信上大学时的必修课,足迹是痕迹的一种,地位仅次于指纹。只要有犯罪现场,就有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嫌疑人就有现场足迹,但是足迹在现场大多呈现为鞋印状态,所以同一认定的可能性较小。现场模拟复原,足迹是不可缺少的,案件串并,足迹也是关键证据之一。

“足迹就像天上的云彩遮挡太眼光在地面上形成的阴影。”这是内蒙古足迹专家马玉林的大徒弟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把作用到人体上的万有引力比如太阳光,把人的脚比作天上的云彩,把足迹比作太阳光透过云彩后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比喻很形象,就是作用力通过介质在承载体上形成痕迹的机理。

还有句很俗的话,“看到地面上的一滩尿渍,就能看出妇女的年龄。” 雅俗共赏,这句话只是为了说明痕迹中透出了无数的信息。关键在于勘察者的观察力,《经》曰:“念得龙经无眼力,万卷藏真亦是空。”

刑事侦查科学一方面是无数实践经验总结的结论,另一方面是科技发展研究的成果用于实践。

在大学校园里的趣事也很令人怀念。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刑事侦查专业课,莫逸信对这些陌生的领域充满了兴趣。

一天晚上十点多,莫逸信从阶梯教室出来,准备回宿舍,走在校园内,看着沈阳的星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漫步在花坛间的小路上,轻松惬意,走到中心广场,越过中央的红旗旗竿,继续向前,突然感觉到有人在后边跟着,莫逸信一回头,一位矍铄的老人,正盯着自己,“吴教授好!”莫逸信瞬间认出了这名老者,正是学院的足迹权威吴旭芒教授,头发花白梳理的整整齐齐,沉静的眼神恰是一江春水。

吴教授停下脚步,看着莫逸信,轻缓的说:“小伙子,你继续走,你的走路姿势很特别,我研究研究。”

“好的,吴教授,我继续向前走。”莫逸信回答完毕,转身继续自然的往前走,心里很兴奋,吴教授竟然在这样研究足迹,自己又偷学了一招。

当莫逸信走到宿舍门口时才回头,看到吴教授站在路口的拐角处,停了下来。看到莫逸信回头,他缓缓抬起右手,挥了挥,莫逸信赶快朝着吴教授鞠了一躬。

莫逸信洗漱完毕,躺在床上,还在后悔,这是不是自己的机缘,像菩提老祖在孙猴子头上敲了三下一样,自己是不是要在三更时去找吴教授,听他传授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