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这些催稿的人中还有很多他惹都惹不起的大佬了。
马学东在办公室则是已经又好生拿捏了半天这位钱部长了。
老马觉得,这事儿绝对有他一份功劳。
【小样,你不得瑟吗?
你不要给我们陈老师下马威吗?
现在不得瑟了。
咱办公厅永远都是陈老师的坚强后盾。
你要欺负陈老师,别人答应我老马也不答应。】
得意异常地泡着老钱带过来的好茶,品尝着点心。
等陈涵忙完一圈回来看到这个情景一拍脑袋想起来了:
“哎哟,钱部长,不好意思,我今天忙着去民政局领证,差点忘了稿子的事儿了,您稍等,我这就给您拿下一回的。”
钱部长哪敢托大,忙不迭客气半天,仿佛陈涵才是他的领导似的。
直到见到陈涵的手稿。
钱国庆才明白稿子才是真的大爷,眼睛都挪不开了。
千恩万谢了几句,这才离开了。
他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却把那份稿件,如同和事玉璧一般紧紧护在怀里坐上车,一路像保护原子弹密码似的回了税务报社。
没辙。
今年报社的效益很可能全看这份稿子了。
过年前那一期报纸是税务报社建社以来销量最高的一期。
现在就算把报社扒干抹净了。
都找不到一期报纸了。
小主,
全都被搜刮完了。
而此时的税务日报社,社长杜树华正召集领导班子成员研究一个事。
关于报纸加印的事情。
因为年前最后一期的销量暴增,成了税务日报社创社以来唯一一期售罄的报纸。于是赶春节前,由原来的40万辆发行量加印了整整30万,达到了70万发行量。
这已经可以和全国的一些有点名气的报纸媲美了。
当然了,税务报是周四刊,和那些每天发行的报纸还是有所区别的。
但仅仅这样也足以引起轰动了。
报社的班子成员也都不敢托大,思考来思考去。
决定还是加印。
但是加印不宜过多,在上次70万的基础上增加30万,达到100万这个数量。
这个量,在每日发行的报纸里都已经可以称得上全国大报了。
当然对周刊来说,还不算什么特别难以想象的巨量。
但这已经是报社能够承受的极限了。
对于一家事业单位来讲,效益不是第1位的。
关键是要稳,要确保不出问题。
多印30万份,即使是有了损失,那他们班子还是担得起的。
更何况他们也看了陈涵的稿子。
第2回的内容依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现在整个报社的人都已经成了陈涵的书迷了。
也对,这个一天班都没有上过的报社的新进员工,在报社员工中彻底出了名。
私下里报社的员工谈起陈涵,都尊称一声陈老师。
这是很多资深的老编辑或者老领导才有的称呼。
何况这还不是当面讲的,而是背后实打实的尊重。
陈涵自从上次去了一趟报社以后就再没有去过了。
这段时间陈涵在总司办公厅的工作也愈加进入了正轨。
现在基本上涉及到文稿的工作,处内其他同志都不操心了。
只需要做一些沟通协调上传下达跑腿办事收发办会之类的事务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