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领导的敲击

劈波斩浪 寒星微光 2213 字 21天前

“好!”汪秀梅边走边摆手,“小宇哥,明天见。”

关家一家人并不认识汪秀梅,见她走了,关明霞问:“新华,她是谁呀?”

古新华说:“汪秀梅呀!和我哥一起长大的。”她并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汪秀梅?”这个名字对关家一家人太熟悉了,简直就是他们的一块心病。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迷惑。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在他们心中噩梦般的汪秀梅会出现在这种场合,还和自己家女儿关系这么好。他们不敢相信却不得不信,感觉这些年轻人越来越看不懂了。但他们便不再去想,互相笑着点点头。

古新宇的妆比较简单,没一会儿就完了。过来和关家人闲聊了几句,便给肖腾飞打电话。显然肖腾飞也非常忙。古新宇笑笑说:“肖哥,我知道你很忙!但我还是得告诉你,我已经到县里了,正在照婚纱照,明天结婚。明天的所有领导都去我家吃婚宴,你就不用准备饭局了。”

肖腾飞半天才反应过来,哭笑不得地说:“兄弟,你怎么总这么突然,什么事能不能给个心理准备。你这左一下,右一下的,早晚让你吓出心脏病来。”

古新宇哈哈地笑:“别整没用的了,你把规划图准备好,晚五点前到我家,让我舅妈他们先看看。”

“好!”肖腾飞说:“忙完给你打电话。”

放下电话,古新宇又叫了影楼负责人,问了乐队和婚礼录像的具体情况,确认没有问题,便和关家人聊起来。

家里已忙得热火朝天。古新宇左邻家,王家俊卖力地大声指挥着搭厨房棚子和锅台。古胜德在自家收拾着院子,脸上尽是喜色,竟哼起了小曲,古新宇的堂嫂姜淑贤此时也来了,也不顾屋里有没有客人,进屋就大声对刘英说:“三娘,你看我兄弟,跟我们一点儿都不亲了,这么大的事儿也不告诉他嫂子一声。要不是三大爷找他哥送信,我还不知道呢。”

刘英看了一眼的兰婧,推着她到外屋,笑着说:“他嫂子,正好,快去芬家帮着忙乎忙乎吧,这屋有外人。”姜淑贤也才笑笑转身去了后院。

里屋的郑顺和汪世洋一直在看那份方案。郑顺看完一整套方案,发现跟以往的一些政策性文件有很大区别。以前的只是一些笼统的改革意见。而这份方案精细到具体实施方法和措施,而且少有官方的那些隐性措词,倒像一张明确的路线图,某点某项都标注得非常清楚,看来从省里传来的消息果然不假。细细看来,这确是一份好的方案,环环相扣,很有发展前途。可又一想,正因为环环相扣,如果一旦某个环节脱节,会满盘皆输。那样的话,对自己下届选举或提升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也许往上近一步的计划会落空。这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他本想就这么平平稳稳,无功也会无过地再对付一两年,通过以前老领导在上面说说话,往上走一走的。所以,虽然这是份好方案,可对他没有吸引力,反而认为是个障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陶青春一直在观察着两个人的表情。从郑顺阴晴不定的表情中,看出了抵触心理,不由心里掠过一丝不快,感觉很有必要敲打敲打。而汪世洋虽然看过一次,这次并没有潦草,看得更细,脸上笑容越来越多,点头更加频繁,一看就是有了热情,用上了心。他开始考虑在方案实施中对两个人分工的定位了。

郑顺看了一遍,又不经意地翻了翻,对陶青春笑笑,说:“陶省长,这份规划很精细,也很大胆,思路很开阔,想像力很丰富。”

陶青春对他的评语有了一种解读,那就分明是说,搞这份方案的人还真敢想。马上脸上现出霜色,沉声问:“郑顺同志认为这是凭空想像出的一部神话故事,不可能成为现实?”

郑顺见领导脸色冰冷,言语更是不善,脸上笑容凝固,脑门有些潮润,整理了笑容说:“陶省长,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这份规划很详实,思想很前卫,站在了改革的前沿,是个有引领价值的方案。”

陶青春不走心地笑笑:“是啊!中国语言很丰富,有时候很难让人理解得透。中国还有句话叫枪打出头鸟,郑顺同志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说完这句话,发现不知不觉地走了古新宇的语言路线,不禁哑然暗骂:“小宇,你个臭小子,连我都跟你学坏了。”表情上却没任何改变。

郑顺当然听得出领导话里的不满,是在说自己在使折冲之术应付上级,后一句则在说自己没有进取精神的逃避思想,不由心中一悚。被上级认定了这种评价,是非常危险的。代表着将不被信任甚至会被扣上不称职和不敢作为的帽子,而是很难摘掉的。对这个副省长,他并没亲自接触过。以前一般事情只接触到市一级的领导,那里有自己老领导的照应,没碰到什么钉子,反而会对自己的疏漏加以维护。可这位副省长的几句话,让他有了如临深渊的感觉。人对人的第一印象叫首因效应,是非常重要并很难改变的。常言说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隔了好几级呢。他越想心慌,身上也渗出汗来。

陶青春春在眼里,达到了敲打的目的。想毕竟工作还没开始,不能一下子压死,便缓和了脸色说:“郑书记说得很对,要深刻体会这次两会的精神。这份规划已经过权威专家认证,是非常契合这次两会对农村全面经济改革的主旨的。是可以使农村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思想,达到彻底转型效果的。那时候,人人都去主动想办法致富,从而带动全面经济发展,前途是非常深远的。”

郑顺听领导对自己态度有所转变,略松了口气,点头说:“陶省长目光长远,我们基层一定按省委省政府指示,坚决排除万难,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请陶省长给予指导和监督。”他已看出陶青春对这个规划绝不会像以前一样,下达完精神就撒手不管的态度,不得不表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