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来了?我们可是很久没有见到你了。”看着许久未见的姜莺,宋信笑呵呵的说道。
姜莺让小暗一把那一筐筐纸送到库房。
“这段时间太忙了,都没时间回来。”
闻言宋信也没有问她忙什么,只是让她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姜莺把一个小布袋放到宋信面前:“先生看看我这纸如何?”
宋信打开布包,把纸拿出来,宋信惊讶道:“这是你自己做的?”
“是,去年就开始研究了。”姜莺也没有瞒着。
“后面的作坊正是打算拿来造纸的。”
宋信盯着姜莺看了半天,虽然可惜她不是男娃娃,但她做的事情一点都不比男娃娃差:“果真是少年出英才啊!”
“先生廖赞了。”
“这纸做工虽然比不上书肆里的,但拿来练字却足够了,至于价格的话就由先生来定。”
闻言宋信应了一声:“行,这事交给我办吧。”
然后宋信又把城里的人来私塾的事跟姜莺说了一遍,最后姜莺点了点头道:“不用管他们,他们要是想送孩子来,让他们明年趁早,今年不收了。”
宋信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
那些人打着啥主意,他心里门儿清呢。
“那些人想来这里读书,就每个月收1两银子,要是他们问起来,你就说私塾扶贫济困,就行。”姜莺淡淡的说道。
那些人想要学中医,自然不会拒绝,毕竟一两银子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好。”宋信抚了抚胡子应声道。
坐了一会儿,姜莺就准备离开:“那我就不打扰先生上课了。”
主要是上课钟声响起来了。
“好。”
私塾每个月有两天休息,休息期间,孩子们都会去回家,他们每个月都会回去要口粮的。
村里聪明的人已经做起了牛车,就等着那天能收点外快呢,每个孩子只收一文钱。
有些孩子离的近,就不需要坐牛车,但离的远的孩子都是坐着马车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