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坐电车。”
沪市的有轨电车是沪市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蓝白的车身,头顶的天线链接着上方纵横交错的电网,总是带着叮当叮当的声响前行。
上了电车,林瑶两人随着电车行走在七零年代的沪市。相对其他城市来说,沪市的汽车算是比较多了。黑色的轿车、绿色的吉普车稀稀拉拉的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路旁的自行车和行人川流不息。
在车流人流量大的路口会有红绿灯,即使是沪市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没有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一个圆筒状的交通指挥岗亭高高矗立,一上一下两名身着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在值班。岗亭里面的工作人员负责手动控制红绿灯的启停,岗亭下面的工作人员负责疏导交通,这是那年代上海的特色。
“我也是去了好多城市了,沪市真的不一样啊。每一件事物都很新鲜。”
“是啊。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
电车开往外滩,要经过摆渡桥。150多年前,一个名叫韦尔斯的英国人约花费于1856年在外摆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桥渡船摆渡。外摆渡桥的桥面阔约23英尺,长约450英尺,大船驶过时,桥中间可有一块活板高高吊起,桥上交通暂停,船过后又复为桥面,可谓匠心独具。
摆渡桥是沪市的标志性建筑,在林瑶上辈子这个摆渡桥是沪市影视剧的常见取景点。车辆行驶在摆渡桥中间,只有几辆公共汽车经过,桥面看起来很是空旷。但是桥两旁的人行道上的人流量却很大,或是行色匆匆或是悠闲的看着桥外的风景。
一路上林瑶也没闲着,拿着相机“咔嚓咔嚓”的拍照,留下这个时代的掠影。
“繁华,太繁华了。”林三寿一路上也一直看着外面的街景,只觉得眼睛不够用。
“哈哈,自己心里清楚就行,可别说让别人听见了,不然又得说你乡巴佬了。”
等眼前出现各式各样的万国建筑,林瑶就知道已经到了外滩了。到站下车,林瑶在前面带路,林三寿跟在后面左右张望。
“我们住这里啊?”
“是啊,好不容易来一次沪市,肯定要住最有特色的饭店。”
“哪里?”
“那里,和平饭店。”
一栋非常具有异国特色的11层建筑矗立在眼前,这就是和平饭店,外滩历史建筑风景线上标志性的高层建筑,也是沪市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