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牧说魏忠贤为私奴,他没有任何反感,发而是心中一喜。
要知道,自家的私奴,要比那些别的奴才与主人更亲近一些,可以说的上是心腹亲信。
魏忠贤知道,这次他终于融入进李牧的圈子中了。
不说,魏忠贤此时因为李牧一句私奴而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御儿四女心中泛起一丝困惑,这场中,也只有张嫣见到过李牧是如何离开大明的,表现的神情淡定,没有任何波澜。
站在院落中,李牧看安抚的差不多了,便对魏忠贤说道:“魏公打开木樨殿吧。”
“老奴这就去。”
魏忠贤没有半点耽搁,从袖子中拿出一把铜钥匙,快步走到木樨殿的殿门边,麻利的将殿门上的铜锁打开。
...
锁落。
魏忠贤面前的殿门,瞬间吸引了院落中所有人的目光。
当木樨殿的殿门推开,露出里面存放的货物,摆放的满满当当,只有进殿的地方,因为殿门向里开的缘故,有一小块空地。
看到殿门里的货物,哲哲三人惊呼起来,周御儿也是一脸的惊讶,张嫣虽说经手过,但等她真正看到实物时,也是震惊不已。
打开木樨殿的殿门,李牧迈步来到殿门正对着的院落空地上,站定后,放眼望向殿内,看到殿内挤满的货物心中很是高兴。
此时,张嫣五女连忙来到李牧身边,愣愣的看着木樨殿内。
落完锁,魏忠贤连忙从殿门外的台阶上退下来,走到李牧跟前,从袖子中拿出一张折叠好的清单,展开后,边向前呈上,说道:“上主这是货物的清单,您请过目。”
“不看了,魏公念来让本座听听。”李牧也懒得看,想来,魏忠贤也不敢蒙他。
“老奴领命。”
站好,魏忠贤将写有清单的纸张拿好,开始念道:“上主明示,木樨殿中放有黄金五千八百七十万两,此黄金为上主征伐建州沈阳城,直至回大明,这期间委托山海关经略孙承宗送入内帑的所有黄金。”
“停一下。”
“上主可有疑问?”停下来的魏忠贤一惊。
听到这五千多万两黄金是沈阳城,与在朝鲜国时所得,李牧想先听听他在辽东的收获:“先不要说木樨殿的货物了,说说辽东的所得吧。”
见李牧是要先听这个,魏忠贤心中一松,赶紧说道:“好的上主,老奴这就详细禀报。”
“自从上主将在辽东获得的财物,委托辽东经略孙承宗运进京入皇宫内帑,又书信告知太后娘娘这些财物的处理方式。”
“得到上主的书信之后,太后娘娘便将这差事交给老奴来处理,根据上主的吩咐,老奴只变卖了那些带回来的皮毛,与一些不太珍贵的药材,珠宝,至于那些珍贵的药材、珠宝,全部都如数存的放在木樨殿中。”
“老爷,是这样的,妾身接到老爷的书信后,便将这差事交给了魏公来处理,毕竟魏公处理起来,要比妾身方便些。”张嫣从中为魏忠贤解释了一句。
“嗯。”李牧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魏公,那跟本座说说,入内帑的白银有多少,存铜有多少,到目前为止,内帑又有多少存银。”
对于如今皇家内帑的存银多少,他很是好奇,要知道这些可都是他弄回来的,也是他对大明货币改革的一个基础。
张嫣也很好奇现在内帑的存银有多少,自从她将这事交给魏忠贤后,就再没有过问过。
魏忠贤见此,笑着禀报道:“回禀上主,如今内帑充裕,虽说这一年来朝廷各种支出甚多,却也只花去了上主第一次向内帑放置的藏银,其中的八千万两白银,还剩白银四千多万两,加上这次上主在辽东所获,与老奴卖出大量货物后折现的白银,现在皇宫内帑中有藏银三亿八千七百九十六万两有余,储存的铜锭为一千七百万斤。”
....
还不错,李牧没想到现如今皇宫内帑藏银已高达三亿,接近四亿两白银,这样说来,他对大明货币改革的把握将会更高。
尤其还有一千七百万斤铜在,要知道,铜在古代也是一种流通货币。
对此李牧很满意,在看了一眼震惊的张嫣,还有周御儿四女,接着对魏忠贤吩咐道:“魏公,本座离开后,内帑暂时停止向朝廷拨付白银,或者少量拨付白银,改为拨付铜作为朝廷的临时用度,直到本座回来之后,再做打算。”
“老奴明白。”魏忠贤恭礼记下。
见差不多了,李牧又说道:“魏公,说说木樨殿内的货物吧。”
“是。”魏忠贤接着刚才的话,看着手中的清单,念道:“上主,除木樨殿中放有黄金五千八百七十万两外,另有辽东产,上等东珠三十斗,共计一万三千八百颗。”
“辽东产,五百年份人参三千七百株,五百年份上人参六百株,五百年份下,一百年份上人参两万三千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