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吴相游学至南州,偶然从恶人手中救下了外出游玩的江氏。
自此,开始了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江家出钱为吴相遍请名师,最终吴相也不负众望,高中探花,后迎娶了江氏,成就了一段佳话。
当然,只是外人看来的一段佳话。
吴相出身贫寒,是寡母含辛茹苦地养大他和两个兄弟。
因此,当吴相迎娶江氏时,他背后的这一大家子也随他一同进入了江家。
这些年,那一家子吸了江氏不知多少血,每年从京都江家的铺子白拿无数货品。
江家外祖有四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女儿,自然是视为掌上明珠。
对于吴家那一大家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些年,尽管吴相官运亨通,但在家却一直伏低做小,对江氏始终敬重。
作为父亲,江老爷也投桃报李,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
这点钱,就当是打发给他们家,给女婿的卖身钱。
毕竟,从吴楚洵的视角来看,吴相这处境,和入赘也相差无几。
吴楚洵在了解这些后,莫名对这素未谋面的外祖生出了几分好感。
怪不得人家能成为一地首富呢,看这眼界和格局,与吴相相比,也不遑多让。
吴楚洵轻轻握住江氏细腻光滑的手掌,轻声问:“娘,您心里若有事,不妨告诉儿子。儿子已经长大了,可以为母亲分忧。”
一句话,便令江氏红了眼圈。
母子二人在烛火的映照下,开始细细交谈。
原来今日吴相回来告知,朝廷恐对大启的富商们发难。
近几个月,大启朝的旱情愈发严重。
尤其是西南南大部分地区,当地州县粮仓告急,而朝廷运往当地的粮食,在途中还被乱民抢掠。
皇帝龙颜大怒,责令各地县衙捉拿逆贼,追回粮食。
同时,各地知州也要求其他富庶之省的世家商贾们,捐款捐粮,以解燃眉之急。
但响应者寥寥。
折子递到内阁,皇帝下令让丞相府尽快解决。
于是,便有了吴相让江氏去信给岳父,希望他能够尽早配合,捐款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