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把贵妃拉黑

不过是区区一个紫皮洋葱,被杜仅言说的这么高攀不起。

二条说:“皇上让您亲自去送。”

“我现在掌管着永福殿小厨房,点单的人多,我忙的团团转,若是我去,送到都凉了,还是你去吧,好好跟皇上解释。”

二条提着炸鸡去太和宫交差了。

高让远远见着二条到了,赶紧隔窗给皇上报信儿:“皇上,永福殿的人来了。”

皇上正跟帝师、监察御史及军机处的几位大人说话,本来正听他们说夜郎太子周无疾跟夜郎王的曲折关系,说到夜郎国力败退如今也在休养生息,又说到年底了边疆苦寒,十二月一场大雪冻死不少牲畜,越王殿下的折子是需京城再支援白银五万两以做军备。

这些军机处的大人都是先帝爷留下来的老臣,忠心耿耿,他们的消息,应该是无误的。

帝师束手站着,冷静地帮着分析。

监察御史杜仲被提溜过来,实属有些意外,毕竟他这五品官职,平时属于看皇上脚跟儿的,哪有什么机会亲自面盛,况且还跟一伙军机大臣一起议事,实在是高攀了。

杜仲心想皇上提拔也不能辜负了圣意,于是手一恭高声道:“据臣所知,边疆虽苦寒,越王殿下带的兵士,朝廷里已经正常拨发了饷银,再支援白银五万两以做军备是何道理?陈国国力虽然强盛,但州县众多,外有夜郎虎视眈眈,内有千万黎民嗷嗷待哺,五万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不能递折子就给银子,好歹越王殿下该写了明细账目来,一一写清了,再有朝廷审验是否拨发。”

帝师咳嗽了一声。

杜仲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拿越王说事,自先帝以来,越王带兵,想要银子朝廷就得给,偶尔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时候,朝廷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他是陈国皇子,不会害了陈国去,谁还敢说个不字,杜仲这是中了哪门子降头。

军机外的几位大臣见杜仲这种小官来参政务,本已不满,听杜仲在这聒噪,几位大臣脸色就不好看。

“杜大人你别在这嗷嗷叫,军机大事你一个五品监察御史懂什么?你成日参天参地怕不是魔怔了。”

“杜大人是想着女儿嫁进内宫便有人撑腰了不成,军务大事乱议当死,杜大人你有几颗脑袋,越王殿下需要军备也是你能置喙的。”

小主,

杜仲却是表面不慌不忙,背地里汗流浃背:“微臣虽不才,拿着皇上的俸禄,也要为皇上考虑,皇上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说的好。”皇上简直想给杜仲鼓掌,唯有杜仲知道他的难处啊,内库现在那点儿银子够干什么的,越王一年十二个月有七八个月都在要军饷要银子,皇上东拼西凑也是艰难。杜仲说的对不对暂且不论,杜仲至少是心向皇上的。

皇上揣着手,暗暗观察着窗子,窗外有个小小的黑影。

臣子们正议论呢:“皇上,这杜仲在太和宫大放厥词扰乱军心,该惩治了他以儆效尤。”

“是啊皇上,杜仲此人定然是居心不良,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皇上嘴角一扬:“爱卿们的意思我何尝不知,杜爱卿啊。”

“臣在。”

“你此次的话说的很对,不过下回不要说了。”

“臣遵旨。”

“可是皇上——”军机大臣还要揪着不放,不想皇上舔了舔嘴角:“爱卿们说了半天话,也该累了,朕请大家吃炸鸡。你们不知道,这永福殿最近开了小厨房,朕的杜常在啊,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做的饭菜,保准你们吃了过目不忘。”

帝师一凛:“皇上,过目不忘,最早出自于唐·房玄龄《晋书·苻融载记》,指看一遍就能记住,形容人记忆力极强。用在这里不恰当。”

“朕知道,朕的意思是,朕是请你们吃炸鸡心切,关心则乱嘛,都别走,人人有份。”

军机大臣叹了口气,纷纷告退。

炸鸡的香气已经飘进来了,还说什么呢?

皇上笑着问杜仲:“杜仅言在家做女儿时,也有做饭的手艺吗?”

杜仲把杜仅言过去十几年的履历重新捋了一遍,角角落落都捋了,也没想起杜仅言有什么做饭的天份,或是其它方面的什么特长,就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启蒙也不早,长的也不是天姿国色,自己也是一般家庭,也没培养过她其它方面的兴趣特长。

“这就奇怪了,难道是进了宫才学的?朕倒不记得,哪个宫人有这样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