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在大肆宣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建设”。
街道办和知青办已经来杨家好几回了,通知杨元下乡,她不想去,回回装病装痛,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杨家人一边积极给她找工作,不时又委婉劝她,可她就是不去。因为小姑娘知道农村不好过,杨家三姐就下乡了,日子苦不说,回城还遥遥无期,杨元铁了心说什么也要留城。
小主,
如今换成她杨媛,也是这个想法,下乡是不可能的。
开玩笑,在城里都缺吃少穿的,还下乡?让她一个上楼都喘的人去挥锄头,那还不如让她再死一回了当。
想起来,昨天知青办在外边拍门,而她躲房间装没人的情景,杨媛深吸一口气,这个事真的拖不下去了。
一抬头灌完最后一口米汤,杨媛抹嘴洗碗,心里开始打算盘。
要想留市里,就得有工作。可这个年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父退子替,儿顶娘岗,拿钱买岗都买不着。
关键信息还不流通,有些大厂子里缺人,不等对外招聘,就被内部员工亲戚消化了。
杨爸是钢铁厂工人,那里边就是有缺儿,她也干不了。杨妈在钢铁厂育红班后厨做饭,人微言轻,真有啥好事也轮不着她。
要是真啥也不干,等家里给她找门路,估计她早累死在地头了。
解决工作,迫在眉睫,关键时候,还是得自己上。
虽然她杨媛初来乍到,没啥本事,可女主有本事啊,人家还考上印染厂了呢。
她和宋灿就隔一个院墙,还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工作能卖别人,就不能卖给她?
杨媛可不是什么大好人,指望着她给女主通风报信,告她说提防后娘,保住工作别下乡,那根本不可能。
她就是个汲汲营营小公民,利益在前,狼多肉少,自然是要法律之上使出万般手段。
想着心里的计划,听着南院的声儿,杨媛加快动作编好辫子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