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胸口就是憋了那口气咽不下去,他们让她走,她就得走,他们想让她回,她就得回,当她杨月是什么?
她是没能力,她没杨兰那样的运道,长副好容貌,也没她那样的本事,能攀上孟泉又富且贵的人家,她不如杨文平,从小会读书,甚至连杨元都比不了,人家还能自个找工作。
可再没能力,没本事,她也想做自己,她就想过自己的人生,哪怕过得穷过得苦,她也想自己做主。
本来她在这里当知青过得还可以,只是莫风铃一事让她看清了村人的本质,横亘一条人命,无论如何,知青和当地人矛盾都已无法调和,这个村,已经不适合待了。
除了有关系和病退,目前她知道的,就只有自愿请调更偏远艰苦地方,这一条可以离开的方法。
现在,她已经和陈园陈平还有另一个女知青,都有了去北大荒的意向。
那里,离大哥近,运气好,说不定还能遇上。而且陈园有一个转业复员的远房表哥,也在北大荒某个农场,要是能分配的离得近些,以后他们安全也更有保障。
杨媛一行坐火车两天一夜,下车是晚上九点,只能先找了招待所歇息。
第二天根据地址找到县里,杨文平先去找了个熟人。
他曾经写信告诉杨月煤场能打电话,而他之所以能知道,是因为他在民政局一位大姐,在煤场有个拐了好几道弯的亲戚,在煤场上班。杨文平要找的就是他。
对方也姓杨,中午请杨同志一块到饭店吃饭,杨文平和孟泉还陪着喝了两杯。下午杨同志又带着他们去村里。
到村口,孟泉放慢脚步陪杨妈走在后头,杨同志带着两人先去找大队长,得知现在正在上工,一行人又去了后地。
最近地里不大忙,等个把月,国庆节前后,就该割稻子了,现在让人先喘口气,杨月跟大家一块正在捋稻种,捡那种沉甸甸的稻穗,只捋稻穗尖儿前半部分。
杨月心里想着事,没听见声响,直到杨文平下地,走到她身边,杨月抬头,猛然大惊,“你,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