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两个大拇指扣着眼尾,两个小手指拉起嘴角,朝王熙做了个鬼脸。
“适儿,穿好衣服了快来,糖水现在不烫了。”
王熙不理会儿子的小动作,招呼着听话的侄子。
她也不明白,她跟夫君都不是爱闹的人,怎么生的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难管教。
大的现在已经完全不听她的,不让干嘛就要干,一点也没有女子的柔和。小的成天书也不好好读,就知道玩。
小叔子挺活泛的性子,教出的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乖。
真是恼人的很。
宁安和刘婶在灶房,这会已经开始做饭。
除了萝卜鸡蛋炒米,再做一个菠菜肉片汤,一个咸菜丝炒肉丝。
留着做菜的酒被喝光了,咸菜丝配肉,正好能遮一遮肉腥味。
“哎呀,交通不便真是不好,买个东西都难。怪不得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
宁安没留意,脑海里想的话嘴巴也跟着说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啊,小姐在书上看到的?这话说的怪有道理的。要想富先修路。”
刘婶不知道宁安说的交通什么意思,不过听着是路不好不方便的意思。
刘婶低声重复着,“要想富先修路”,越细琢磨越觉得这话讲的对。
“可不是路好了百姓日子才能过得好。看京都,通往城外十里地都是青石板路,要去江南,塞北,哪里不行?城郊的村子过的都比这里的人富庶。”
宁家以前在京郊有庄子,刘婶去过庄子里办事,周边村的村民都面色红润,不像这里的人个个面黄肌瘦的。
宁安心里暗道,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说京郊的百姓了,那享受到的是全国最好的条件。跟这儿相比,那就不在一个水平线。
随后又叹了口气道,“是啊,天子脚下,狗都比别地的狗好过。”
“是这个理。”刘婶附和着。
一时气氛有些沉闷。
宁安将肉片煮进瓦罐,安慰道:“都会好的,我们来了这里,这里肯定会越来越好。”
“小姐说的对,好些孩子们跟着适少爷和远少爷,现在都学会了不少字和数数。街上越来越干净。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刘婶还记得刚来时,街上隔不远就有一堆灰。现在好多了。【这里的灰是指垃圾,在古代叫做灰。】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宁萧来后,推行了管理城镇街道政令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