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有时候她觉得烦闷,就盼着有姐妹能来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可当宝钗等人来看望她时,说不了三五句话,她就觉得厌烦了。大家都体谅她生病,而且她平时身体就娇弱,受不了一点委屈,所以即使她招待不周、礼数有些疏忽,大家也都不责怪她。 这天,宝钗又来看望黛玉,两人说起了黛玉的病情。宝钗说:“这里的几个太医医术都还不错,可你吃他们开的药总是不见效,不如再请个医术高明的人来看看,把病治好岂不是更好?

每年都要闹上一春一夏,你又不是老人也不是小孩,总这样可不行,不是个长久的办法。”黛玉叹了口气说:“没用的,我知道我这病是好不了了。且不说病,就看看我身体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了。”宝钗点点头说:“你说得对。古人说‘食谷者生’,可你平时吃的东西好像都不能滋养精神气血,这也不是个好事。”黛玉无奈地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也不是人力能改变的。我感觉今年的病情比往年更重了。”说话间,她就咳嗽了两三次。 宝钗接着说:“昨天我看你药方上,人参和肉桂的用量好像太多了。虽说这些药能益气补神,但性质太热,不太好。依我看,你应该先平肝健胃,肝火一平,就不会克制脾胃,胃气好了,饮食就能滋养身体了。每天早起用一两上等燕窝,五钱冰糖,用银铫子熬成粥喝,如果喝习惯了,比吃药效果还好,最能滋阴补气了。”

黛玉听了,感慨地说:“你平时待人,确实是极好的,可我向来是个多心的人,一直以为你心里藏着什么不好的想法。从前你说看杂书不好,还劝我那些好话,我心里特别感激你。以前是我错了,一直误会你到现在。仔细想想,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没有兄弟姐妹,我长到十五岁了,还没有一个人像你那天那样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总说你好,我以前见她夸你,心里还不高兴,昨天亲身经历了,才知道你是真的好。

要是别人像你那样说我,我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可你不但不介意我的态度,还劝我那些话,我真是错怪你了。要不是前几天我看明白了,今天这些话,我是不会对你说的。你刚才说让我吃燕窝粥,虽然燕窝不是很难得到,但我因为身体不好,每年都犯病,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可做。请大夫、熬药,用了那么多人参肉桂,已经闹得够麻烦了,现在我要是再弄出个熬燕窝粥的事儿,老太太、太太和凤姐姐可能不会说什么,但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肯定会嫌我事儿多。

你看这里的人,因为老太太多疼宝玉和凤丫头,他们就已经在背后说三道四、虎视眈眈了,更何况是我呢?我又不是这里的正经主子,是无依无靠投奔来的,他们本来就不太待见我。现在我要是还不知进退,何苦让他们背后咒我呢?” 宝钗说:“这么说,我和你也差不多呀。”黛玉说:“你怎么能和我比呢?

你有母亲,有哥哥,这里有买卖和田地,家里还有房子和田产。你只是因为亲戚的情分,暂时住在这里,所有的事情都不沾他们的,想走随时都能走。可我一无所有,吃穿用度,哪怕是一草一纸,都和这里的姑娘们一样,那些小人怎么会不嫌我呢?”宝钗笑着说:“你也别太担心,将来也就是多费一副嫁妆罢了,现在还愁不到那时候。”黛玉听了,脸一下子红了,笑着说:“人家把你当正经人,跟你说心里的烦恼,你反倒拿我取笑。”宝钗笑着说:“我虽然是开玩笑,但说的也是真话。你放心,只要我在这里一天,就会陪你一天。

你有什么委屈和烦恼,尽管告诉我,我能解决的,肯定帮你解决。我虽然有个哥哥,但你也知道他是什么样,我只有母亲比你稍微强一点。咱们也算是同病相怜了。你是个明白人,何必像司马牛那样感叹自己没有兄弟呢?你刚才说的也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明天回家和妈妈说,说不定我们家里还有燕窝,给你送几两过来,每天让丫头们熬给你喝,既便宜又不会惊动太多人。”

黛玉听了,赶忙笑着说:“东西是小事,难得你这么关心我。”宝钗说:“这有什么呀,我只怕自己在别人面前照顾不周。你要是烦了,我就先回去了。”黛玉说:“晚上再来陪我说说话吧。”宝钗答应了一声,就离开了。

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依旧歪躺在床上。还没等到太阳落山,天色就变了,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秋雨连绵不断,天气阴晴不定,渐渐地到了黄昏,天色阴沉得发黑。雨滴打在竹梢上,那声音更增添了几分凄凉。黛玉知道这样的天气宝钗不会来了,就在灯下随手拿起一本书,一看是《乐府杂稿》,里面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看了之后,心中不禁有所感触,于是也忍不住写起诗来,写成了一首《代别离》,仿照《春江花月夜》的格律,给这首词取名为《秋窗风雨夕》。词是这样写的: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黛玉吟完诗,放下笔,正准备睡觉,丫鬟进来禀报说:“宝二爷来了。”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宝玉头上戴着大大的箬笠,身上披着蓑衣走了进来。

黛玉忍不住笑了,说:“这是从哪里来的渔翁呀!”宝玉赶忙问道:“你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吃了药没有?今天一天吃了多少饭?”一边说着,一边摘下箬笠,脱下蓑衣,然后急忙一手举起灯,一手遮住灯光,凑到黛玉脸上照了照,眯着眼睛仔细瞧了瞧,笑着说:“今天气色看起来好一些了。” 黛玉看着宝玉脱下蓑衣,见他里面穿着半旧的红绫短袄,系着绿色的汗巾子,膝盖下面露出油绿绸子撒花的裤子,脚上穿着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趿拉着蝴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可这鞋和袜子难道不怕雨吗?不过看起来倒还干净。”宝玉笑着说:“我这一套都是配套的。

还有一双棠木屐,我刚才穿着来的,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了看那蓑衣和斗笠,发现它们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做工十分细致轻巧,就说:“这是什么草编的呀?怪不得穿上不像刺猬似的。”宝玉说:“这蓑衣、斗笠和木屐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着下雨的时候,在家里也是这么穿。你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