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门票”,是上官知画搞出来的。
幸好,上官知画在上辈子的时候,是个见了诗歌就头疼的人。在二十一世纪混了二十多岁,能记得住的诗词,除了“鹅鹅鹅”那首之外,几乎就没有了。
不然的话,今天也轮不到紫苏出风头了。
紫苏非常清楚,上官知画懂得很多,唯独对诗词歌赋一窍不通,甚至见了就头疼。所以,她今天才敢“铤而走险”,利用未来世界的知识,给自己装了一下门面。
紫苏点头微笑:“嗯,你这个提议非常不错。其实,如果没有去流放的话,或许我早就把京城南郊五十里的那个田庄打造成开放式的风光田庄了。真没有想到,五里坪那么远的地方,大家也会感兴趣!
很好,明天我正好就要回五里坪一趟,回去之后,我就请人在向日葵庄园修建一个小型的客栈!并且,把庄园重新规划一下,争取打造成具有观赏性的基塘农业!这样的话,可以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不冤枉走一趟!”
方恒越听就越有兴趣,忍不住问了一句:“抱歉,打扰一下,什么基塘农业?”
紫苏耐心的解释:“基塘农业是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关于基塘农业,是她在梦里见过的。而具有观赏性的基塘农业,其实差不多可以说是观光农业和基塘农业相结合的方式。
紫苏又跟大家细细的解说了,什么叫做观光农业,什么叫做桑基鱼塘、蔗基鱼塘和果基鱼塘。
听过了她的话,众人都恍然大悟,对紫苏说的基塘农业,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彭东来特别感兴趣,因为他的父亲是农业署的官员,打小他就对农业方面的事情很感兴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彭东来:“回去之后,我可以告诉我的父亲么?他是农业署的官员,如果他听了,一定会非常感兴趣的!”
紫苏:“行,你可以告诉他,基塘农业如果可以在西凉国大力推广,为百姓带去福祉,正是我的心愿所在!”
正说得热火朝天,不知道是谁的肚子“咕咕”的叫了好几下,声音格外的清晰。
彭东来左看看右看看:“是谁的肚子在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