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成在系统中根据之前的技术设计出了一款全新的轰炸机方案。
这款轰炸机采用四发涡扇发动机布局,使其拥有强大的动力来源。
同时运用电传飞控、复合材料等技术手段,大大减轻了重量。
战斗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战术轰炸任务,依靠其超高速度突破敌方防空网,对桥梁、指挥所等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发挥战术支援作用。
与此同时,它也可执行战略轰炸,对敌要害进行远距离打击,充分发挥战略威慑功能。
赵学成眼前浮现出鹰国F-111战斗轰炸机的身影。
这可谓此领域的经典之作,60年代首飞,至今仍在使用。
它采用可变后掠翼设计,能够在高速下进行超低空贴地飞行。
两台涡扇发动机提供强大推力,使其最大速度达2.5马赫,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轰炸机之一。
作战半径达2400公里,可载弹量为9吨。
它配备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能够突破敌方雷达防空网,对桥梁、指挥所等目标进行低空高速打击。
F-111的出现对当时世界军事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此相比,毛熊国Tu-22轰炸机就逊色了许多。
这主要是一种次音速轰炸机,60年代初才开始服役。
其最大飞行速度仅达1.2马赫,无论航程还是载荷都不如F-111。
Tu-22主要依靠次音速低空突防的方式进行战术轰炸,但缺乏战略打击能力。
思及此,赵学成眼前一亮,开始在系统中设计一款能够突破音障的战斗轰炸机。
他采用三角翼与双垂尾布局,有利于获得高速飞行的升力与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机动性,他采用了电传飞控技术,飞行员通过电子计算机就可以控制各舵面,进行灵活机动。
与此同时,赵学成也注重提高这款飞机的生存能力。
他在机身各处设置红外对抗干扰装置,防范敌方防空导弹的追踪攻击。
同时,全数码化电子系统也增强了抗干扰能力,使飞机能够安全突入敌方防空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