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远耐心跟他们解释,说科举考的最好的都进翰林院了,考的不太好的才会去地方当县令。
在地方上当县令要是做了什么大事得的功劳可能会被上一级认领,要是没做出什么政绩有可能一辈子做县令就到头了。
不过翰林院不一样,你在翰林院三年五载总会升上去,要是做出了政绩升得更快,官拜一品、王侯将相都是有可能,哪里是县令所能比的,所以让他们不要小看翰林庶常这个小官。
乡亲们才明白凌羽到底是有多厉害了,要是能做到封官拜爵,那可就发达了。
凌母想着这两年来大房三房表现还算良好,商量着让他们两房几位小辈来凌家做工。
凌父说为什么让他们来,她不是很讨厌两房的人吗?凌母说她讨厌的是江氏和王氏几个长辈,跟小辈又没什么关系,况且她又不是直接给他们送钱,只是给他们提供个工作,剩下的就看他们如何把握,让凌山和村长他们盯着就是了,要是做出违背糕点作坊之事,再将他们辞退就是了。
总不能他们家都上京了,然后其他两家还在村里苦兮兮。虽说他们家有理,不过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传出去人们反而更同情其他两房,认为他们在京城吃香喝辣,留母亲兄弟在村里吃糠咽菜。
他们不是想去作坊做工?就让他们去,反正他们也走了,两房再蹦跶也蹦跶不到他们跟前,两房过得是好是坏跟他们没关系,他们若想作妖,自会有人帮忙收拾他们。
还嘱咐凌大哥想办法将他岳家搞定,特别是潘母。
至于家中的田地,等家中收完这季的庄稼,就不种了。他们家一共十七亩水田,十九亩旱地,以后用不到了,就将地分了吧。首先将之前凌二分家所得的地还给了江氏,这是凌爷爷留给自家儿子的,要是送了出去,。
江氏一脸复杂看着这个从小不怎么在乎的儿子,她没想过他还会将田地还回来。
凌二不介意这个母亲怎么看待他,以前可能还有些期待母亲能看重他一点,不过这么多年了,对这个母亲也失望了。算了,反正以后也见不到了。
“这里有三十两银子,你留着以后自己买点好吃的吧,你藏好一点,别让大嫂他们知道了,以后我可能也不会回来了,你也不用再担心看见我。”这三十两就当是全了最后的母子情分,以后就各过各的,互不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