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想到,牛车还在大爹爹家,以后要常用,家里又有人喂养,还要暗示姜清时将牛拉回来。
雪莲去山庄的第二天,老宅的女眷们就在姜徐氏的带领下,又来看望过小雪莲,得知雪莲去庄子上泡温泉了,别人倒罢了,只这姜张氏,加上知道二房家里有了使唤的人,撇撇嘴说道:“二姐儿倒是好造化,攀了高枝,可别忘了这些泥腿子亲戚。”
祖母姜徐氏听着不像话,又不好当着人面训斥这个多嘴的大儿媳妇,只是拿眼瞪了姜张氏。
姜刘氏虽说听出来大嫂的酸话,只是一向贤惠,倒不好跟她一般见识。只是一行人走时,捡了点心、蜜饯给婆母,又单捡几样给了三弟媳妇,说是捎回家给两个侄当零嘴,倒是没有单独给大嫂一家,反正婆母跟着大房,给婆母就是给大房了。
其实下午的时候二哥家的侄媳妇就来看过雪莲,知道雪莲同迎春到庄子上泡温泉了,也见到家里多了帮佣的陆老丈一家,临走前,二婶姜刘氏捡了不少的吃食让她自家留着吃,说老宅另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吃过晚饭,三婶来老宅找婆奶一起要来二叔家看望雪莲,她又跟了来,也不敢说自己来看过。她要敢说,婆母就能可劲的数落她。
本来就因着二哥的性格,二嫂跟着不讨喜,如今她在明面跟二叔家亲热些,就招了婆母的打抱不平,好似天下人都应该喜欢她的大哥儿,她的大哥儿是天下第一好。
二嫂是做媳妇的,就是有千般委屈,也得忍着,心里倒是盼望也能分家。
二哥和三哥时常到二叔家帮着干家务活,姜刘氏也不让二人空手回。
三哥虽憨厚,但也知道自己娘偏着大哥,不喜二哥,因此得了东西,就在路上吃,吃不完的,就让二哥带回家,省得回家老娘问东问西,从两个小儿子嘴里抠东西,喂到大儿子、大儿媳妇嘴里了。
世上就是有这种偏了心的娘,你找不到原因,也无处说理去。雪莲坐在书案,想了想现代,再想想这里,无关哪里,家庭伦理,清官难断。
雪莲望着窗外午后和煦的阳光,心里想到,虽说自己带着小雪莲的记忆,但感情是需要培养,亲情也需要呵护,对老宅的感情,还没有姜府老夫人来得深。
这原因虽说是错综复杂,不管是面子情,还是真情实意,雪莲毕竟活了三十多年,日常也是个通透的人,反正是谁对爹娘好,自己就对谁好,其他人,过得去就行。
你不争不抢,我愿意给你,你越是争抢,我越是不给。重活一世,就要活的任性。
雪莲坐着发呆,竹心在旁陪着,还是雪莲自己醒过腔,笔下紧忙乎,还有好多事情等着她去做,任重道远。
雪莲先计划着,养鸭场未建起来之前,若是松花蛋的销量好,就可以购进一批鸭蛋当原材料。先紧着村里收购,然后依次是姜府的农庄,周边靠海的村落。
雪莲对于松花蛋的销售前期要走高端路线,自然这样利润也高,初时量小,松花蛋不按个卖,要按酒楼里的一道菜的四成利,原料由自己加工提供,还需要签订一份协议,人情是人情,买卖是买卖。
雪莲觉得这人情可是用小雪莲的一条人命换来的,如今她替代了小雪莲,又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就要将利益最大化。
雪莲起草了一份协议,约定了条款,利益分配,双方的权利义务。还好桌案上有千字文,写不全的字,就先照着练,练顺了再在协议上下笔。
如此,写字的速度就有些慢。雪莲心想,每日练字是必不可少了。待协议写完,搁下笔,自有竹心将笔拿去洗好归置。
闲下来的雪莲想起,醒来那日二夫人送的礼还没归置,放在窗前的塌上,于是喊来竹心,一起打开翻看,六匹布、一套银嵌宝石头面,药材自是姜刘氏收起来,点心被分给老宅和邻居。
雪莲家住在西头,最近的邻居也有八百多米,是姜家四房大堂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