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广纳人才

罗致远先送了未来岳母等人到城中姜府的茶楼雅间稍坐休息,再送四哥回书院,

书院在北城,县衙左近,治安有保证。宽敞的道路两旁栽种的各式树木,有常青树,也有果树、花树,丛生繁茂,处处充满了生机盎然,书院外则是沿着围墙栽种了一圈垂柳。

马车绕到书院的东角门,车夫帮着把箱子抬至门前,罗致远塞了一角碎银给门卫,说是送了东西进去就走,那门卫认得四哥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陆大郎、二郎、五哥混水摸鱼都跟了进去。

学子住在书院的后身,假山楼阁,小桥流水,角落里竹林掩映着石桌石凳,四角凉亭里还有三三两两的学子,有的在交流着新学的知识,也有争得目红耳赤的,雕花游廊里背书的学子摇头晃脑。

五哥看着又新奇又羡慕,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倒是一旁的四哥不忍目睹弟弟的蠢样子,开口说道:“莫急,待六七月,去了府城的书院,比这更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旁的陆二郎更是眼气的不行,但也记着规矩,不敢明目张胆的四处张望。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陆二郎同五哥年岁相当,但却老成许多。那陆大郎也不是不羡慕,但他更本分老实,脸上丝毫不曾显露。

五哥还想去藏书阁看看,只是四哥解释道:“书阁在正院的后身,须穿过正院才能去,正院里守门的要看身份牌子才会放行,即使是混进了正院,也进不去藏书阁,因为书阁进出只有一道门,还有专人把守。”

五哥一听如此麻烦,只得作罢,扫兴的撅着嘴与哥哥告别,跟了罗致远带了陆氏兄弟出了角门后直奔茶楼,直到吃了点心,喝了热饮,才将撅着的嘴放平。

五哥一进屋,娘几个就瞧出来了,也不点破,雪莲捡了自己吃着觉得好吃的点心给五哥。

一家人,口味相同,五哥吃着也好,越吃越高兴,就忘记了不开心的事。

清河县城虽比不得东京城、临安城的繁华,但夜间经济在周遭也是数一数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县城内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早市供膳诸色物件甚多,街头巷尾,大街小巷,在在有之,无论刮风下雨,早市不断。

即便是半夜到港的船只,靠了岸,虽进不了县城门,但是城外有邸店塌坊,只要银子给足钱花到位,洗澡的热水,热汤热饭,点心水果,都会给客人送到房间里。

客人的车马也有专人打理,早起,还会有专人给牲畜洗澡。

雪莲一行人虽来的早,也是卯时中,姜府的这家茶楼做的就是早起至晚间戌时末的生意。

从早开始吃早点的,喝早茶的,到午后喝下午茶的,晚间是听小曲的,结伴游乐的、以文会友的,络绎不绝。

姜刘氏见人齐了,便张罗着办正事去。罗致远回道:“店铺离这不远,几步路就到,还能逛逛县城。只是牙行在东城,却是要坐了马车去。不知二娘子是想先选了下人,还是先去铺子里接手?”

雪莲想了想说道:“还是先去牙行选人,只是若选的多了,家中倒没地方安置。”

罗致远忙说道:“二娘子不必多虑,待选了人,可以先送去两家店铺。这两间店铺都是临街带着后院,院子里宽敞,厨房、客房齐全。先由掌柜们帮着掌掌眼,还能帮着调教。待东跨院建好后,再从这些人中选了得用的带回去。”

既然决定先选人,众人就上了马车,姜刘氏带着两对姐妹坐了陆大郎赶的自家马车,罗致远带了五哥、陆二郎,坐了姜府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