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姜刘氏介绍了百花庄园,也细数了清河县城有名的小吃,比如东城巷子里曹婆婆饼店,她家的饼软糯香甜,尤其是糖榧饼最出彩;西城临水桥旁的“宋嫂”鱼庄,做出来的铁锅鱼头鲜到掉舌头;“张手美家”出售的“油画明珠(上元油饭)”与米锦“重九糕”,远近闻名。
姜刘氏也不忘推销“一心烧烤店”“私房菜馆”和“如意楼”,就是娘家的杂食铺也没落下。
忠勇王妃于是笑着说道:“那改日妹妹要陪了姐姐去品尝一二。”
姜刘氏回道:“妹妹自是奉陪,以尽地主之谊。”
两个人再次相视一笑,这一笑当中的含意,自是只有她们明了,那是相知相惜的笑,是彼此心意相通的笑。
自此这二人便结下深厚的友谊,且日后有更大的缘份等着她们。
再说小娘子们玩的兴高采烈,尤其是清平县主,仿似回到童年,回到五六岁的年龄,天真烂漫,随心所欲。
不在乎规矩,忘却礼节,只跟着迎春姐妹尽情玩耍,大声的笑,大声的说话,一如市井村民的生活,充满了烟火气。
清婉将这些年的委屈求全和胆小甚微都抛到脑后,有了哥哥的应承,看到了母妃的改变,再加上雪莲和迎春浇注的心灵鸡汤,令她有了自信。
她不断的告诉自己,母妃是正妃,不需要父王的宠爱而生存,她是县主,她是嫡女,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再有庶姐妹对自己不敬,挑衅自己,就让管事姑姑大嘴巴打得她们找不到北。
只在脑海中想象,清平县主就觉得兴奋,甚至有些期待。
她认为雪莲妹妹说的对,什么兄友弟恭,什么姐妹情深,那也需要相互,家中的庶子们,不尊重嫡姐嫡妹,万不能惯着。
她有祖母的疼爱,有哥哥的维护,现在更是有了母妃的撑腰,父王怎样,也不是那么重要。
况且父王一向对子女过于公平,嫡子嫡女同庶子庶女能相同吗?这便是乱家之本,现如今想通了,她也就不在乎了。
清平县主徐清婉欢喜这种感觉,整个人也如同脱胎换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放下重负的清平县主,与迎春姐妹,组成“锵锵”三人组,淘气的在宁园里四处探险,互相帮忙爬到树上摘果子,草丛间捉蚂蚱,挽了裙子在池塘里踩水,掩护着进厨房找肉,要自己动手烤炙。
看着疯狂三人组,管事女官和嬷嬷们都不忍直视,只能喊了厨娘杀鸡宰羊。
从未亲眼见过宰杀现场的清平县主,被雪莲推在前头美其名曰练练胆量。
徐清婉强忍着恐惧,捂着眼睛从指缝间慢慢适应。
到后来,竟然蹲在厨娘旁边,看厨娘拔鸡毛,丝毫不嫌弃被热水烫过的鸡毛发出的腥臭味。
陪同的女官和丫鬟们,乐见其成,不会没有眼力界的上前说教,所以小娘子们玩的很是高兴,友谊更是进了一层。
到晚饭时,清平县主听说迎春娘几个要留宿,更是喜形于色。
她原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想跟迎春姐妹说,只是疯玩了一日,躺倒在架子床上,沾枕就着。
雪莲也是同样的状态,迎春笑着点点她她俩的脑门后,替她们盖好了被子才躺倒睡下。
第二日众人直接从宁园出发去往百花庄园,姜清时带着四哥、五哥与任管事等候在庄园入口处,承恩、清姐和任徽玉也在,吉祥、如意跟在后头。
众人在庄园里逶迤前行,宅院内的房檐下,坐在竹椅上的老人们,透过篱笆门,眯着眼睛望着来客。
黄色的、黑色的、黑白相间的小猫,或是趴在老人的腿边,或是围绕着竹椅转圈,或是与同伴嬉戏,或是扑着花圃里的蝴蝶、蜜蜂,现成的一幅“耄耋富贵”的画卷,
这是一群静待流年的老人,从前他们为了生活操劳,如今可以轻触光阴享受生活,无需再为柴米油盐而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