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莲抄袭了这段话,使姜侍郎劝谏于官家。姜侍郎将未来京师的名字都编撰好,就以北平为名。
迁都一事并不能一蹴而就,雪莲也不心急,她现在着急的是生意的铺展。
化妆品的原料供应已趋稳定,化妆品的生产也在大规模的进行中。
以西塘作坊为主,花田作坊为辅,为各府城分店的开业做着准备。
而各府城店铺的选址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开封府、河南府、应天府、大名府、青州府、襄阳府、真定府、太原府、京兆府、江陵府、扬州府等地,店铺选址更快一步,都已在装修中。
同时进行的也有服装店的装修,每个城市都在繁华街道选用相邻的两个店铺。
这两个店铺相辅相成,相互扶持着打开市场,也方便管理。
各府城能够顺利的购买到心仪的店铺,姜员外是最大的功臣。
化妆品店和服装店,由佟掌柜和万掌柜分别带着培养好的管事、账房、保管和服务等相关人员,新老结合完成开业前的准备。
人员的培训和输送由单掌柜夫妻共同完成,此二人坐阵临安府城,以此为中心向八方城市输送人手。
唐三娘也在临安发挥着她的专长,提升绣娘的绣技,推陈出新。
而桃花村作为大本营,原料、产品的主要供应地,陶三娘同擅长胭脂水粉制作的余氏夫妻、擅长制香的滕五娘,加上香露,共同留守西塘研发室,改进老产品,研究新产品。
因着西塘作坊的人员增多,雪莲另聘教书先生与各种技术人员共同授课,农耕养殖嫁接刺绣厨艺茶艺算学天文地理木工制作铸造烧瓷……各行各业各种技能,因材施教。
花田作坊管理和产品的制作由陈红和陈白家的负责,木匠活有吴氏兄弟,轮换着驻扎。
吴家老大和老二都在花田作坊成家,老大的媳妇姓丁,在作坊厨房里帮工,众人唤她丁娘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原是个寡妇带着个五岁女儿,且养着婆婆,前婆家姓王。
丁娘子眉目清秀,心地善良,日常话不多,却是个热心肠。
她见吴氏兄弟几个,衣服破了只胡乱缝上,便好心帮着浆洗缝补。
一来二去,吴家大哥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便托了陈白家的作媒人。
丁娘子也不扭捏,只是让陈白家据实以告,要带着婆母女儿一道出嫁。同意亲事就成,不答应便作罢。
吴家兄弟一听,自是同意,原就因为天灾失去了亲人,多个老人帮着操持家务看顾孩童,多合心意。
这只是开个头,吴氏兄弟想要成亲,还要经过主家的同意。
经过层层上报,当雪莲得知后,自是要成全,但她在批准之前,传了口信给单武,让他仔细打听丁娘子的情况。
这丁娘子带着婆母和女儿就住在半亩花田邻近的上源村,去村里一打听,都知道她的为人,邻里友爱,孝敬老人。
说起丁娘子,命苦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的婆母同样是年轻守寡,但不是刻薄人,也没有将儿子的死推在媳妇身上,待她如女儿一般。
这丁娘子年幼时父母便病逝,也无娘家可回,只一心带着女儿同婆母生活。
这亲事如此便成了,而雪莲为了使工人有归属感,让单武在花田附近购进了十亩地,全部用于建设工人的家庭房,但只有签了死契的工人才能享受这项福利待遇。
一排排独门独院在花田作坊拔地而起,正房三间带两间耳房,配有两间厢房。
前院统一种上各式花草,后院一口水井,并留有一亩三分地用于种菜。
左边角是茅房,右边是家畜家禽棚,后院墙外统一垒就的沤粪池,自留地里用不了多少,主要用于花田的蓄肥,会有专门的工人从事这项工作。
自东向西第一户就是吴家老大的房舍,也是第一个建成。
单武依着雪莲的吩咐,增派人手将第一个宅子建好,晾晒后简单装修就能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