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及时雨

姜大伯说道:“又不是不能动,老二夫妻是因着城里头做着买卖顾不上家,才买了宅子,雇了人打理家中琐事,你不说去帮忙,倒想着去添乱。”

姜张氏一听不干了,梗着脖子说道:“谁添乱了,儿女孝顺父母不是该着的。”

姜大伯回道:“安生点吧,都当婆婆的人了。别看着兄弟家富贵,你就眼红。你没见到咱兄弟对二哥、三哥格外照顾吗?还不是你一碗水端不平,往常我想着家和万事兴,又念着你生儿育女,这些年操持家中,实属不易,平日里不希得说你,可是你瞅瞅你,越发的没个成算。”

姜清显是老实,没有大能耐,但也没有野心,只盼着一年到头地里有个好收成,再多做些木工活赚点辛苦钱,贴补家中。

老实人发了火,且有前车之鉴,姜张氏也不敢太过胡搅蛮缠,只能留在桃花村的宅子里,尽心尽力的伺候着大哥一家。

中秋过后,大哥就走马上任,姜张氏非张罗着让他穿套新衣。

大哥自有主见,但他不似二哥直来直去,也不似从前的三哥像锯了嘴的葫芦,他能说会道,会哄人,不然也不会得到姜张氏过多的偏爱。

大哥对自家老娘说道:“娘,我这是去做工,尚在考察期,得做出成绩来,姿态得摆正。”

姜张氏仍不自觉咕哝着:“自家的买卖,你动动嘴就好。”

大伯听道不愿意了:“头发长见识短,动动嘴,用得上你,那二弟顾着亲戚情份,才给大哥安排上这份差使,你不说让大哥认真做,倒先开始得瑟上了。”

大哥是个聪明的,他不愿意爹娘为这点事吵架,于是笑着说道:“娘也是想让孩儿在人前看着精神,话说‘先看衣裳后看人’,儿先穿上这套新衣,随身再带上一套旧衣,等去了收购点,干活的时候就换上。”

大房夫妻二人一听在理,便不再争论下去。

大哥长吁一口气,告别爹娘,又去看了眼尚在熟睡中的宝贝儿子,与在厨房中忙碌的娘子打了招呼后,就直奔西头的收购点去了。

到了收购点,这里的工人都是做熟的,平日里有小管事带着,只要将村民送来的各种蔬菜分类整理,再将枯叶摘干净,从中挑出鲜嫩的留给寄畅园,剩余的称重后一部分直接装进箩筐里,一部分一斤一把拿草绳扎上,前者送到百花谷和西塘作坊的厨房,后者供应清河县城,富裕的还会送去慈幼院。

这个时节瓜果不缺,菜蔬正是丰收的季节,像豆角一茬接着一茬,消化不掉的,就送到西塘的大厨房,蒸煮后晒一部分,扎成捆放到冰窖里储藏一部分。

小主,

等到冬天,既有干豆角,又有新鲜的豆角吃了,因为没有保鲜膜加鲜度,所以冻起来的豆角炖着吃口感差点,可用于包包子吃起来和新鲜的差不太多。

干菜不会只储备这一种,梅菜、萝卜、黄瓜、豇豆、茄子、南瓜、黄花菜、蘑菇等也都是多多益善。

易储存的萝卜、白菜整窑的储藏,能腌制的芥菜、莴笋、梅菜、竹笋等也是成缸的储备。

盐鱼、海鱼干、虾干、贝类干、干海菜同样也会大量储存,除了西塘的仓储,就是清雅斋的倒座房、地下的暗室和罗致远的宅院闲置的空房里,也都被拿来当了库房,更不用说寄畅园的天然溶洞内。

对于溶洞,雪莲也不藏着掖着,建西塘的时候雇了不少匠人,人多嘴杂,这消息不可能不流传在外,越是遮掩,越是让人好奇。与其费那口舌,不如顺其自然。

只不过内里乾坤却是外界难以猜测,溶洞内功能齐全,有通风口,也有排气口、排水口,后山还有保命的应急口,都藏于茂密的植被中,或是人工摆放的岩石遮掩中。

溶洞内的设计可是费尽心思,既要将流动的水源引出利用起来,又要合理布局。

同样食堂、食铺用到的肉类,宰杀猪、羊的边角料,吃不及的,也会腌制、风干、熏制储存,这么多张嘴,不能保证顿顿大鱼大肉,但每日都是荤素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