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内家拳的形意拳,则依旧保持着武术真正的理念。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

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关于形意拳的创始年代和源流,众说纷纭,目前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有三种。

第一个起源,传说是达摩老祖所创。

达摩祖师是天竺高僧,也就是现在的阿三哥,他来到中华传授佛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坐化。

之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祖师认做形意拳的始祖。

当然,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有一诗歌《咏达摩》流传,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这也是形意拳最高的武学境界,全凭心意练功夫,所以把达摩祖师认作形意拳的创始人不无道理。

第二个起源,是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

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谱的序中有写道:“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当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

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写在清朝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由戴龙邦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书屋,从上述序言中及师传口授中都说到形意拳是岳飞所创。

第三个起源,是说形意拳是姬际可所创。

据清朝雍正年拳谱《心意拳原委考》《拳论质疑序》中记述:姬龙凤家居均村,精于枪法,但他想到一旦手无兵刃时,遇有不测将难以自卫,于是参照枪法,创造了心意拳。

不管是哪种传说,形意拳的传承从未断绝,发展至今,更是流派众多,各有所长。

南形意拳仍旧沿用心意六合拳,北形意拳发展成了山西形意拳和河北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和河北大架。

大名鼎鼎的半步崩拳,就是源自于于形意拳的五形拳。

无论何种流派,形意拳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三体式为形意拳独有的基本功和内功训练方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五行拳结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分别为劈拳(金)、钻拳(水)、崩拳(木)、炮拳(火)和横拳(土)。

十二形拳是仿效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征而创编的实战技法。

分别为龙形、虎形、熊形、蛇形、骀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鼍形、鹞形、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