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买肉啦。

京城的肉价是20文一斤,上好的野猪肉是22文一斤。

因为冬天天冷,野猪在山上也没有什么食物吃,就会下山来。

总有几次会被猎户合伙捕到,卖到肉铺里。

像是野猪肉这般好的肉,多是富贵人家买来吃的。

千水村人,当然是要那20文一斤最合算的了。

又因为他们买的多,四五十人加起来买了两百多斤的肉。

村民们每家买了五斤左右。

杜家买了15斤。

那肉铺的屠户一看就是会做生意的,不但给他们绕了零头,还将很少有人买的下水都送给了他们。

接着众人又去了布店,扯几块布,拿回家,让媳妇给全家人都做个新衣,过年穿,喜庆。

当然也买了日常用的盐,油,过年走亲戚用的糖、酒。

最后还给孩子们买了点心、果脯,当然买不了多少,就两斤三斤那个样。

总共加起来花费的还不到三两银子。

就这样,千水村一起出来修火炕的村民,不但满载而归,买了丰厚的年货,每人手里还剩下二两多的银子。

甚至里正还有可能继续给他们分银子。

想着这些,村民们走到路上,都一颠一颠的,恨不得都要飞起来。

千水村村民买的,杜老二家肯定买了,而且比他们买的还要多。

过年用的东西一样没少,还给孩子们买了零嘴,瓜子花生,各种果脯,各色点心,一样都是十斤二十斤这样包的。

反正,天冷能放。他们又赚了这么多的银钱。

在杜老二的认知里,赚了钱,就是要给老婆孩子花的。

最后杜老二还财大气粗地,带着儿子们去了成衣店,给家里的每个人都买了三套的成衣。

其中给老二老四,还买了两身锦缎棉衣。

毕竟,年后就要送这两个孩子来京城里的书院读书了。

这京城学院里,大户人家的公子那是比比皆是。

杜老二一直认为,他们虽然不比人家的家世,但有条件的话,还是力所能及地给孩子好一点的物质条件。

没必要自己攒着钱,让孩子落后于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