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次日傍晚天空总算放了晴,人们还惊喜地发现湛蓝的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
七月二十七,京城里的温度彻底降下来了,甚至比以往的夏季还要凉爽一些。
百姓们奔走相告,拥抱在一起庆祝。
京城这次百年难得一遇的高温灾害是彻底过去了,不止是景元帝松了一口气,文武百官也跟着长舒一口气。
毕竟灾害就意味着要出乱,还是在京城,他们这些京官每天都提心吊胆着。哪有岁月安稳时,每天上上朝,喝喝茶来的轻松。
又过了几日,天气没有反弹的趋势,虽然热,但也是夏天的正常温度。早晨和傍晚以及夜晚,都还是要盖薄毯子的。
京城中的百姓恢复了正常生活,朝廷上也开始讨论三年一次的乡试。
往年乡试举办都是在三年一次的八月初九,可是今年百年难得一遇的高温酷暑刚刚过去。
如今一转眼就到了七月底,离乡试时间不到十天了。朝中有人提议,可以延迟乡试的时间。
也有人反对,说是从前从未有过推迟乡试这样的事。
坐在上首的景元帝,透过冠冕,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过下面争吵的群臣,又摩挲着手中的帝王绿扳指。
最后金尊玉口,一锤定音:“乡试延长一个月,给这届应试的学子一个缓冲机会,让他们养养身体,再巩固些学问。回头科举结果出来,朕希望能看到一些真才实学之人。”
“臣等替万千学子,叩谢陛下大恩!”出声的正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从二品大员。后面还有好几个文臣跟着应和。
乡试考出来的就是举人,其中前面的佼佼者后面都是要入他们翰林院的。而且此次乡试,翰林院掌院学士还是主考官,如果考生的成绩太差,他这个主考官的脸上也无光。
而刚过去一个月的高温酷暑,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别说读书做学问了,就是不中暑就是身体素质好的了。
乡试一旦开始,就要在考棚里待上九天六夜,寻常光景都有学子扛不住晕倒被送出考场,别说这刚过去了一个月的酷暑天气。很多读书人都要好好调养一番身子,才能上考场。
所以景元帝这个恩旨一出,最高兴的当然是和此次乡试关系最大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最为高兴了。
其他大臣,家中有今年下考场的子孙,对于这一恩旨自然也是万分感念。
只有几个御史或者是和翰林院掌院学士不对付的大臣,才会不高兴。
但这件事到底也是景元帝体恤学子,他们也不好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