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的还有给众人的礼物,以及杜清安在四处搜集的特产,也都给爹娘、哥哥弟弟,还有妹妹寄了回来。
让家里人也都尝尝,其他各地的人文特产。
总之杜清安一封信,信纸都好几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表明杜清安虽然不回家,但是家里的人,他都是念着的。
李月娘看到这信,也没那么担心了,悬着的心也稍稍落下一些。
另一方面,看儿子真是不回来了过年了,她还是忍不住和杜老二吐槽。
“我看这孩子真是玩野了,以前去哪都不愿意去,懒洋洋的一个人。谁知道游学游的,都不知道回来了。”
杜老二倒是感觉还好,他捋着自己的胡子说:“孩子大了,也要出去见识一番。
再说,当时游学的时候就说是一两年的时间。这刚刚才一年,再游学一年也是值当的,只要不耽误了他科考就好。
另外他和他师兄弟还有老师都在一处,也不单单是去看大好河山。清安不是说了嘛,各个府城的书院他们到那里,都会与人家切磋一番学问,对孩子的学问也是有益处的。
他留在家里,也只是关在书房里读书,倒不如这样出去游学来的好。”
“你倒是越发的有道理了。”李月亮看着自己日渐稳重,养气功夫之深的相公,瞧着也越来越心宽体胖了。
杜老二这两年将酒楼的生意,放手交给杜永丰。平日里,就喜欢和宋玉临还有李文彦偶尔喝喝小酒、下棋聊天。
对于家里孩子的事,越发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生活越发乐呵,还蓄起了胡子,整个一心宽体胖的富家翁。要不是早些年军旅生活,如今也每天坚持着早晨打一通拳,估计小肚腩都要出来了。
李月娘倒不是不尊重儿子的意愿,像杜清安的事,她只是放心不下。
山高水长的,李月娘会担心,路上会不会有土匪拦路抢劫,清安他们走到路上,突然下雪了怎么办。带的冬衣够不够,会不会着风寒。要是得了风寒,还走在半道上,上哪去抓药吃……
“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慈母之心罢了。
如今看完信后,知道杜清安是真的不回来过年了,李月娘也释怀了。
毕竟就像杜老二说的,杜清安如今都这么大的人了,过了年,都十七岁了,也能顾住自己了。
李月娘只是对孩子们的一贯操心罢了。就连一直在身边的杜星剑,哪日要去办一个有难度的差事,李月奶也会跟着揪心。
今年四儿子不回来过年,第一次过年家里少一个儿子,李月娘还是真有些失落的。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
有最疼爱的小女儿和大胖孙子在身边,李月娘一会儿的功夫,就被杜幼菱和耀哥儿哄好了。
……
大年三十晚上,杜家一大家子人吃的是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