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朝廷本身就修有官道,所以杜鸿羽奉命修这条连接京城到北疆的路,倒也不用从头开始,除草夯实、凿山开路等,只需要直接把混合好的水泥,也就是混凝土往官道上一铺就行,省事又省力,修建的还快。

后边修路的过程,因为修这条路对大历朝的意义十分重大,一路上倒是有许多民夫,自发自愿地愿意来做工。又大大加快了修路的速度。

当然,朝廷给民夫发的工钱也是一分不少的。

等修好这条路,天下人也会看到水泥的价值,到时候杜幼菱都不用去宣传,自然就会有人争相来购买。

况且有了水泥路,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也就不用顾忌恶劣天气,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鹅毛大雪,都一样可以行商。丝毫不会有泥泞,马车骡车,随便走。

杜鸿羽在户部这么久,自然知道怎么为国库省钱,给国库创收。

修这条路即使水泥的成本低,但是因为这条贯穿京都北疆的路,十分漫长,也注定成本不会低。

所以杜鸿羽在临走之前,给景元帝上书,可以在他们修好的水泥路,通车之后 ,在官道上设立驿站,除了军队和官府报信之人,其他商人运货则要收取相应的费用。

百姓们走水泥路,自然更便宜,根据路段的长短,相应的收取就可以。

这样一来,这条水泥路,不但会大大加快了行军速度,还会源源不断地给国库创收。

景元帝闻言,赞叹道:“杜爱卿这法子极好,也全权交给你办,另外朕再在从户部和工部给你派几个主事过去。”

杜鸿羽:“臣遵旨,必不辱使命。”

杜鸿羽带着景元帝的命令,一路修路从京城向北,绵延至北疆。

杜鸿羽负责外面的修路,京城人自是也有外出的,在城门口看到了水泥地,特别是水泥地刚在城门口修好,就下了雨。

雨过天晴,京城中的大户人家都出去郊外踏青游玩,或是是去郊外庄子游园,总之,只要出城的人,在城门口都见识到水泥路的神奇之处。

杜幼菱早就算好京中众人在见到水泥地后的激动,于是在朱雀大街设立了一个办事处。

自是谁家想要修自家门前的道路,是可以拿银子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