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严嵩的提问

醉殇 秦玥枭 1120 字 2个月前

半炷香前,从江畔边一路奔波而来,见过繁花落尽,同时也见过一棵棵茂密的枫树经过秋风的不断击打下,一片片的金叶从盘根错节的枝条上摇曳欲坠,发出“簌簌”作响的声音。邹应龙骑着骏马来到落英满地的枫树下,抬起头看向仍然在风中飘落未尽的枫叶,看到如此凋零的景象,他不禁在心中默念着这句诗“繁花落尽终成空,空到尽头忆繁华”,念完以后,便倒吸了一口凉气,微微自叹以表惋惜怜爱之意!

邹应龙从骏马的鞍背一跨而下,右手一边牵着缰绳,另一边则缓缓地伸出左手去接着空中飘落而下的枫叶及花瓣,捧在手里不停地翻看。

一个秋天的落幕,另一个秋天的来临。邹应龙想到去年的时候,也是在这里手中牵着同一匹马,做着同样的事情。人是那个人,事也是那个事,可是人的情绪变化已不像之前那样感到十分好奇,现如今看到这片凄凉之景都感到一阵哀伤悲恸之感,不自觉地感叹官场中有勾心斗角的琐事,也有尔虞我诈的爵位之争,更有荣华富贵的豪赌之约,各种名利间的争斗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邹应龙骑着马匹,不知不觉地来到了顺天街道附近,环视着摊铺两旁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小礼品,看到如此繁华的阛闠两侧的道路上人群来来往往,方才微微地松了一口气,将自己之前在江畔岸上所见到的落英缤纷之景迥乎不同,他的双颊上浮现出了一丝欣喜、畅快之色,嘴角略微斜撅,以表示欣赏周边的繁华之景后不禁感到一丝涌上心头的感觉。

他要赶在一刻钟前到达内阁,否则错过点卯时辰,他就真的担待不起了。作为恪守职责的邹应龙来说,无疑不考验他的耐力,这或许就是他能在严嵩的眼皮子底下隐藏一年之余也未暴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的原因之一吧。

邹应龙一步又一步地跨上了内阁的高梯,来到了内阁中央区域,等待着严嵩等人的召见。

这时,翰林院学士张居正从内阁的侧门踱步而出,看到石阶上站立的邹应龙仍不进阁。张居正便朝邹应龙的那个方向走去,招呼着邹应龙赶紧回阁内,外面的空气有些清冷,以防邹应龙偶感风寒,着凉发冻。

“邹行人,外面天气稍冷,不宜站在那里,你还是赶紧回阁里。”

“有劳张学士了,我一个人站在这里挺好的,你就别太担心我了!”邹应龙摇摆着双手道。

张居正略微叹了一口气,道:“邹行人,这是哪里话呀,本官受严阁老之命特意过来招呼你进阁的。”

邹应龙一开始不愿意擅自进阁,听到张居正是受严阁老的命令才改变自己的计划的,要不然他依旧站在石阶上,等到严嵩过来为止。邹应龙随张居正进了阁内,在里屋等待着严嵩的到来。

内阁纪律严明,肃穆黯然,桌案上摆放着一堆又一堆草拟出来的奏折,这些有关于军事政治的,也有罢官批斗的,还有的是各省巡防官员记录一些民间琐碎之事,等待着严嵩一卷一卷地查阅批注,使得他最近都被这繁杂琐碎的奏折搞得焦头烂额。

作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对内阁里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奏折也并非字字不阅。即便他的地位高高在上,若好高骛远,得意忘形的话,也很有可能会走前人的路子,而且内阁之中除了他的儿子严世蕃,还有徐阶那个老匹夫。与其说有严徐两党操控着局势,还不如说两党既相互制衡,又互利共赢,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内阁的运行。

自从“仇鸾一案”中明显可以觉得徐阶这老匹夫是想拆了严嵩的高台,给严党一个下马威,让其的威势不再那么强烈凛人。至此以后,严嵩不管做什么事都会小心翼翼地做着阁内本分之事,尤其是在徐阶和皇上的面前,严嵩不敢“敞开肚皮,说亮话”,也不敢轻易造肆,否则会连累严世蕃在内的严党众人,那么他们垮台的日子就快了。

一刻钟头过后,严嵩走上了高梯,挥起袍子踏进了阁内,他一本正经地向着张居正和邹应龙俩人拂面而去,朝书案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随后,严嵩一面拿着昨日刚批阅一半的奏折,另一面他的双眸盯着前来的邹应龙,哽咽了一口气儿道:“邹进士啊,你来老夫的身边,老夫有一件事想请教你一下,不知能否解答啊?”

邹应龙虽然表面上并无惶恐之色显露出来,但在内心中早已波澜不定,惊恐难平,生怕被严嵩看破他那夜伪装成蒙面黑衣人的样子,那可让他真的就哑口无言。他忍了一下不被发现真相的心,道:“学生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严嵩平淡道:“好,那老夫就便开始问了,请问邹行人,儒、法、道三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它们各自的主张着什么?”

邹应龙没有过多犹豫,详而细地说道:“学生认为,儒、法、道均涉及于治世、治家、人生‘三观’的方方面面,都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与实践论,还有民族精神的三大支柱……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反对依法治国,主张人治反对法治,儒家把治国寄希望于有道德的君主身上,主张君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故而,儒家虽然讲政治,也有从政之心,但不是以政治为主导的思想家,对于政治的见解多偏于理想而远离实际;法家主张“法”、“术”、“势”,法”是政府制定发布的法律条文,“术”是君主驾奴臣下的方法,是用人之道,而“势”代表当权者的政治权威。法家虽然主张以法治国,但实质上,它所推行的依然是人治,恰恰与儒家的思想截然相反,对实际政治的阴暗面理解的很深,同时对社会现实也观察得比较透彻,因而乐于承认现实就是合理的,宁愿向现实妥协而非向理想妥协;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国家百姓有其自身发展的轨道,反对国君过多会干预社会、干扰百姓。道家的思想往往会为一朝开国时统治者采用,用于缓和阶级矛盾,予民以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恢复社会劳动生产力。”

严嵩慧眼识珠地对着邹应龙再次提问道:“那邹行人可有何感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