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陛下有旨

周世乾手中拿着一个尺余见方的木盒子,递了过来,小声说道:“这是几枝党参,用法已经写在里面的方子上。如今这样上好的参不好找,年前我就听说京中各铺所存用的党参几已断货,院判、郡君如能再找到一些,不间断的按方子中方法给小公子用了,当能加速恢复元气,使他尽快好转。”

金正纯接着补充道:“若是找不到合用的,院判郡君也无须着急,可以暂停服用党参,以后再找也行;只是千万不可擅用契丹那边过来的北参。此方所用之药,君臣佐使皆已配好,所用党参药性温和,与小公子补元调气最好;而北参药性强劲,小公子一则年幼二则体虚,受不得其霸道之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郭威清宁夫妻听他如此小心,知道即便这太医署的党参存货大概也不多了,估计拿来的这几枝也是冒了些风险的。不然二人既然有心交好于他们,何必又抠抠索索的,互视一眼,心里都有了计较,便郑重答应下来,又急忙谢过,方才辞别。

太医署外,郭威看看清宁带来的自己府中的马车,又看看跃跃欲试站着一旁眼巴巴等着的赵弘殷,微微一笑:“赵指挥,你若是不嫌累,我就还坐你的车!”

赵弘殷当然高兴,等了这半天不就是为的跟这位院判相公再亲近亲近嘛:“不累不累,俺老赵能为院判效力,是俺的荣幸!”

郭威站在路边,看着上了马车的清宁又有些不放心妻子的火爆脾气,便郑重叮嘱道:“元日大朝将至,我这就去参加朝会。你回去后,平哥儿要是醒来,要好生和平哥儿说话,千万不要看不惯,动不动便生气,毕竟他是自幼便和我夫妻失散多年,只怕什么事都不记得了,又少了管教,不会很快就亲近我们是必然。只怕老太太带着他的时候,也多有溺爱,不会管紧了他。”他口中提到的老太太自然是抚养他成人的姨母,说到这里他又是一阵伤感,“要不然你就等我回去。”

清宁听丈夫提到姨母,也是一阵悲戚。老太太虽不是她名正言顺的姑姑,可夫妻俩对老太太一向的称呼都是娘,与母亲一般无二的相待,婆媳间相处时亦如亲生母女一般亲近,毫无隔阂。此时听丈夫这么郑重其事地说话,便点头答应着,随后又福了一福,与丈夫辞别,便转身坐到车里,朝前面吩咐道:“回府!”

清宁口中所提到的“姑姑”,并不是千年后世人称呼姑母,而是称呼丈夫的母亲自己的婆母。古时称女子丈夫的父母为翁姑、舅姑,后世南方一些地区仍有称其为“家翁家姑”之类,可谓其遗风。

郭威走到马车前边,先对自己府上的几个随从叮嘱道:“等会儿你们赶着车跟着这辆车走,到了后可找个暖和的地方歇着,不然这么大风雪你们也受不了的。”便上了赵弘殷赶来的这辆马车,朝赵弘殷说道:“赵指挥,又要辛苦你了,请送我至大宁宫明德门前。”

赵弘殷在前答道:“是,明德门!院判请坐稳,俺老赵要开车了!”一扬马鞭,“叭”的一声甩了个响亮的鞭花,赶着马车在雪地上艰难地在风雪中穿行。看他那熟练的车技,肯定是个老司机。

好在太医署距皇城并不远,只是风雪较大,朝官们若是像往常一样骑马上朝,会显得比较狼狈,这在御史眼中可是仪容不整、藐视朝廷的罪过,必遭弹劾,所以在雨雪等十分糟糕的天气里,都会选择乘坐马车前往。

这年月人力抬乘的轿子才有雏形,有点像千年之后的滑杆,称之为肩舆,除了皇帝和少数年老德昭的老臣重臣外,一般是没人用的,即便用了也会被人鄙视,骂一句为何以人为畜?轿子大行其事,还得等二百来年后的南宋时期。“酒风熏得游人醉,却把杭州做汴州”的南宋小朝廷没了恢复故地的进取之心,又自欺欺人的以为能永享江南繁华,地处江南梅雨之地,马少路滑,朝廷君臣以及达官贵人们用轿子才能感受到高高在上的享受,可见其时道德水平比之北宋之前,已堕落到什么地步了。

清宁带来的几个家仆,也是常年跟着郭威服侍的亲厚家人,便也上了自家马车,跟在后面。

处于汴梁城北的皇城,乃是旧时汴州州衙所改建,石晋迁都于此之后方命名为大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