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宋仁宗年间,开封府尹包拯,公正廉明,刚正不阿,人称“包青天”。一日,府中来了一对衣衫褴褛的夫妇,男的名叫李福,女的名唤翠兰,两人满面愁容,双手紧握,一进门便跪倒在包拯面前,哭诉道:“青天大老爷,您要为我们做主啊!”
包拯见状,忙示意王朝、马汉扶起二人,细细询问。李福抽泣道:“一月前,我村突现怪事,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便有人家传出孩童啼哭声,随后便是一家老小无声无息地失踪。起初,大家以为是人贩子作祟,可后来,连牲畜也开始莫名消失。我等实在无奈,才千里迢迢赶来开封府求救。”
包拯闻言,眉头紧锁,心道此事非同小可,必有蹊跷。他随即命令展昭、公孙策随同前往调查。
一行人快马加鞭,不日便来到李福所在的村庄。夜幕低垂,村庄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之中。展昭环顾四周,低声对包拯道:“大人,此地阴气甚重,恐怕非人力所能为。”
包拯点头,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间房屋,心中已有了计较。他们决定夜宿村中,以待时机。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正当众人熟睡之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包拯猛然惊醒,悄声唤醒了展昭和公孙策。三人循声而去,只见一道黑影迅速掠过屋顶,向村外逃窜。
展昭轻功卓绝,一跃而起,紧随其后。黑影见状,使出分身术,瞬间化作数个身影,迷惑视听。展昭不慌不忙,运用天眼术,一眼便识破了真伪,直取真身。一番追逐后,黑影被逼入一片密林之中。
林中,黑影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竟是一位身着东瀛服饰的老者,面露狰狞之色,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长刀。“哼,中原人,竟敢坏我好事!”老者怒喝道。
包拯缓步上前,沉声道:“你究竟是何人?为何在此为非作歹?”
老者冷笑:“我乃东洋忍者,受人之托,来此寻找一件宝物。你等若识相,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公孙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深知东洋邪术的厉害,心中暗自盘算对策。包拯则面色不变,正色道:“无论是何宝物,皆不可伤及无辜。你若执迷不悟,休怪我等不客气!”
话音未落,老者身形一闪,已至包拯面前,长刀劈下,疾风如电。展昭眼疾手快,长剑出鞘,与老者战在一处。只见剑光如织,刀影如龙,二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
公孙策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战况,寻找破敌之策。突然,他发现老者每次出招前,都会微微闭眼,似乎是在凝聚力量。公孙策心中一动,计上心来。
他悄悄绕至老者身后,突然高喝一声:“看招!”随即掷出一枚火弹,直取老者背心。老者猝不及防,被火弹击中,身形一顿。展昭趁机一剑封喉,老者应声倒地,化为一道青烟消散。
三人相视一笑,知道这只是初步胜利,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他们决定返回村庄,寻找线索。
回到村中,包拯发现村民们神色异常,似乎有所隐瞒。他心生疑虑,决定暗中调查。经过一番探访,他终于从一位老者口中得知,村中失踪之人,竟都与一件传说中的宝物“龙吟玉笛”有关。
据说,龙吟玉笛乃上古神器,能操纵风雨,号令百兽。数百年前,东瀛忍者曾试图夺取此笛,未果。如今,他们卷土重来,定是为了此笛而来。
包拯闻言,心中有了计较。他决定利用龙吟玉笛为饵,引出幕后黑手。于是,他命人散布谣言,称龙吟玉笛已现身于村中某户人家。
不出所料,次日深夜,村中再次发生异动。包拯等人早已埋伏多时,只待敌人现身。只见一群身着黑衣的忍者,悄无声息地潜入村中,直奔那户人家而去。
展昭一声令下,众人齐出,与忍者展开激战。一时间,刀光剑影,火光冲天。包拯则带着公孙策,悄悄潜入忍者首领的房间,寻找龙吟玉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