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大雍的下一代君王就是她自己,这如何不算有保障呢?
此时的木大人并不知道她这句话里夹带的私货,他只以为郑珣对她的兄弟们十分有信心。
可是,他接受的教育不只要他爱民,还要他忠君啊……
郑珣:……
幸好她对木大人不好劝服的程度早有预料,幸好她爱才,幸好她还比较有耐心。
再次遭到木大人的拒绝,郑珣平静道:“木大人,本宫有点耐心,但是不多,希望你尽快想通。”
木大人灵光一闪,试探地问:“如果我想不通呢?”
郑珣眨了眨眼,俏皮道:“你猜?”
木大人:……
总觉得不会是什么好答案。
对话到了这里便意味着再说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两人回到他们的雅间。
雅间内,新月已经吃得饱饱的,正坐在窗前撑着下巴,懒洋洋地看着远处,这一刻的她恬静自在,只坐在那里就像是一幅画。
木大人没什么胃口,郑珣让伙计把菜热了热,一个人把余下的饭菜全吃了。
木大人和新月看着这一幕,莫名觉得头皮发麻,总觉得下一刻郑珣就要把他们这俩褐国人给吃掉。
郑珣用了两刻钟扫荡完一桌饭菜,然后才带着他们去往下一个地方。
其实新月有点吃撑了,逛得也有点累,但是郑珣说带他们去看刚刚那对小姑娘将要去的书院,她就放弃了折返的打算。
幸好郑珣没打算虐待他们,知道他们两个弱唧唧的模样,一看就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她还是安排了马车。
书院在京郊,这其实也是郑珣第一次去元秀书院。
主要是以前书院都没有修整好,她去了也只能看到一个空架子。
待到了地方,新月有些不可置信地问:“这里就是你说的元秀书院?”
因为眼前的两个建筑实在是有些敷衍,称不上简陋,但也绝对算不上出色。
新月是有点怀疑书院对里面孩子的认真程度。
郑珣淡然道:“书院以后需要投入的地方还多着,银子要用到刀刃上,放心,有我在,没人敢慢待这里的孩子们。”
如今的书院就靠郑珣封地收上来的税和定国公府的家底撑着,郑珣要用银子的地方太多,定国公府家大业大,但是赵秀兰心力放在书院后,怕是再难兼顾进项。
所以,为了长远的未来着想,她们一向都是一个铜板分两半花。
其实郑珣觉得,大雍皇室可能真的少那么点财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跟有毒似的,谁沾谁穷,连她都没法避免。
书院才建好,尚未正式对外招生,但是,里面已经有一些学生了。
隔着一片水田,东边是东院,里面读书的都是小女孩。
西边是西院,读书的是小男孩。
不愿去想那些糟心事儿,她迈步走向水田西面:“东院还住着一些女子,所以会大一些,我们先去西院。”
走进西院,就看到一排排宽敞明亮的课室,现在只有一间里坐着几个学生。
课室内有夫子正在讲课,时不时也会有孩子朗朗读书声响起。
怕打扰到他们,所以郑珣只带着木大人和新月不远不近地看了一眼。
木大人见到课室内的情景,讶异地道:“这些孩子……”
郑珣语气中带着轻嘲:“一个家庭但凡有口吃的都不会丢到家里的男孩,所以书院中的男孩大部分是有缺陷的。”
他们之中,甚至有许多称得上是“奇形怪状”。
书院刚起步,想招收学生并不容易。
这些孩子有的来自乞丐窝,靠着乞讨混日子;有些来自乱葬岗,靠着偷吃祭品苟活……
说到这里,其实郑珣一直觉得这才是祭品的真正意义。
当有人走投无路连饭都吃不起的时候,他们可以去墓园看看,一座座坟墓前摆着的,是给亡者的思念,也是给生者的活路。
这些祭品但凡帮上一个生物,就能产生功德,而这些功德反馈到拿出祭品的人身上,就成了护佑。
在生与死之间,这些祭品撑起的是“善”。
话说回现在,郑珣指着一个手脚都是反着的小孩:“他是赵院长从火架上抢回来的。”
因为长得太过可怖,男孩一直都被视作不祥,有一日村子里有人倒霉死了全家,一腔怒火和悲伤无处发泄,就尽数倾泻到男孩身上。
他们想烧死这个带来灾厄的“怪物”。
整个村子,只有那孩子的母亲苦苦哀求。
倒也有人心生不忍,但是他们要一辈子住在这个村子,所以根本不敢得罪人。
赵秀兰就是那个时候抵达的村子。
幸好经过那次拐子村的事情后,赵秀兰出去救人都带着一群侍卫。
整个过程算是有惊无险,最后,赵秀兰把母子二人一起带了回来。
新月抿了抿唇:“这里其实修得很好,刚刚是我言语无状。”
郑珣失笑。
木大人忧愁的皱着眉:“这些孩子大多没有自理能力,你打算养他们一辈子?”
“有家人关照的还好,就他,他娘被书院招进来做些杂事,拿着月银日子至少好过些,”郑珣淡淡道,“有些是没办法,若我有能力,那就养他们一辈子,不一定能过多好,但是至少饿不死……”
她看向一个跛着一只脚的小男孩,轻哼一声:“不过,但凡有只手有只脚能动,都得给我干活!”
形势逼人,她恨不得让所有能呼吸的生物都卷起来。
而且,给他们找点事做,他们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又不至于养成游手好闲的坏性子,两全其美。
“那也不错,重体力活做不了,也可以做一些轻巧的,也能让他们知道,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不同。”
木大人眉目舒展,跟郑珣说话的时候语气都带上了敬意,而向来爱怼她的新月语气也好了很多:“走吧,不要惊扰他们。”
三人离开西院,转道朝东院去。
赵秀兰就在东院,但她并不知道郑珣要来。
但到了东院附近,他们忽然发现院子周围围了一些高壮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