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做到,她当即站起来向皇帝讨马。
她的庄子又不是猪场,只有猪还是单调了点。
皇帝听完她的要求,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笑着问道:“珣儿,今日父皇寿诞,你准备了什么?”
郑珣讶异地道:“哪有自己要礼物的?”
“现在就有了。”
他是皇帝,模仿他的人肯定不少,以后这样做的人会越来越多。
郑珣嘀咕:“我才十岁。”
如此万众瞩目的场景,幸好她备礼的时候还算用心,不然她这个头开得一定会十分丢人现眼。
她朝之春示意使了个眼色,之春点点头,拿出一个小方盒子。
盒子经由李孝君,递到了皇帝手里。
由于皇帝这个身份的特殊性,盒子本该由李孝君打开,但是皇帝没让他碰,拿到盒子后亲手打开。
盒子里装的是一块令牌,这种形制的令牌一般都是表身份的。
牌子的材质不算名贵,但是样式十分特殊。
他拿出令牌,轻轻念出上头的字:“元秀书院?长老?”
郑珣嘴角一翘,看向命妇那边坐着的赵秀兰。
赵秀兰点点头,走到郑珣身边。
“准确来说,这是儿臣和定国公世子妃一起送给您的寿礼。”郑珣笑道。
皇帝和众位朝臣都从郑珣那里听说过赵秀兰的想法,谁能想到,这才过去多久,事情就已经办好了。
这个效率……怕是许多朝臣都及不上吧。
郑珣和赵秀兰你一言我一语,挑了几个书院的趣事讲了讲。
但从这些故事里头,其他人都能窥见此事能够做成有多难,要持续做下去会有多难,而这又是多伟大的一件事。
蒋夫人咧开嘴,笑眯眯地跟好友们炫耀:“我知道啊……这事我也知道!公主提到我的名字了……对对对,这事我也参与了。”
其他夫人:……
谁能想到赵氏还有今天!
当时多无理取闹的一个人啊,所有人都恨不得离她远远的。
可见生出一个混账多少会影响人的脑子,你看,把孩子踹了后,赵秀兰瞬间就恢复了正常。
有些夫人当即就看自家混小子不顺眼了。
就是这些家伙耽误她们搞事业是吧?
好好好,以后再也不惯了,做坏事就打,打不好就踹,说不定她们就是下一个赵秀兰啊。
皇帝静静听着郑珣说完:“那这个令牌是……”
“这是长老令,总得让书院的人知道,他们如今的这一切,一要感谢赵秀兰,二要感谢朝廷,若非皇恩浩荡,怎会有书院的成立?”
郑珣这句话算是马屁,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比如这件事若是在褐国,那些守财奴似的权贵们就不会允许有人跟他们争。
朝堂上的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若是读书的人多了,那他们要往上爬就难了。
即使是大雍,也有许多人对元秀书院不满,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利益使然。
不过,元秀书院有郑珣这大佛坐镇,又有定国公府的势力背书,如今又拉上了皇帝,三者合一,组成了“惹不起”这三个大字。
而且,书院不只培养读书人,更多没天赋的会被教授一些生存技能。
这些人影响不到他们,所以目前他们并没有闹。
嗯……
郑珣其实一点都不怕他们闹。
皇帝拿着令牌,脸色变幻,看不出高兴还是不高兴。
以往无论郑珣做什么,只要不危害她自己的安危,皇帝都是坚定站在她这边的。
这是第一次,他的态度如此捉摸不定。
见此,众臣不敢再动作,声音也逐渐消失。
良久之后,皇帝才看向赵秀兰:“那张奏章你可知道?”
赵秀兰咽了咽口水,神色有些紧张。
但是余光瞥到站在旁边的郑珣,她的心忽然就安定了下来:“臣妇知道!”
皇帝意味不明道:“据朕所知,定国公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那你倒是说说看,这奏章是谁写的?”
郑珣眨了眨眼,抢先道:“前段时间不还是好好儿的吗?当然是还没出事的时候写下的。”
说完,她侧头看向赵秀兰,面露感动之色:“想必定国公也很支持你的决定,定国公大义!”
赵秀兰:……
本来很紧张的心情因为她这句话彻底平息。
定国公怕是不想要这顶高帽子。
毕竟,这是定国公府的家业,他怕是宁愿带到土里去都不肯送给她这个外人。
她知道,郑珣这个时候接过话头是因为这话从她赵秀兰嘴里说出来不合适。
或者说,这件事她就不该参与,她就该当那个“再三推拒,不得不受”的角色。
一旦她主动了,就会显得她别有用心、处处钻营,别的不说,对她的名声就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但是赵秀兰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她这辈子难听的话听过不少,如今能做到问心无愧,足矣。
明明说好了剩下的她来,但是公主还是会帮她。
公主已经为她做得够多了,她若想得到成长,就不能一直躲在她身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郑珣像是猜到了她的想法,压住她的肩膀低声道:“你别说话,这事若由你出面,会影响书院的名声。”
“可我以前那样,还不足以影响吗?公主,我不能什么都让你冲在前头。”
郑珣被她坚定的语气说得有些愣神。
最后,她渐渐松开了手。
皇帝看着她们说话,无奈地摇了摇头。
如此明目张胆,她们是当他不存在吗?
不过他也没有催促,而是静静看着她们商议。
短暂的对话结束,赵秀兰朝着皇帝行了一个大礼:“皇上,定国公府无人,公公不忍爵位旁落。公公属意臣妇成为世女,接手定国公府,是因为他也支持臣妇的决定,公公大义,怕有人为难臣妇,所以才想给臣妇撑腰……”
郑珣打断她:“为什么不能?”
赵秀兰的话一说出口,满座哗然。
褐国使臣更是惊掉了下巴。
大雍果然是疯了!
平时顾忌郑珣而默不作声的众朝臣也终于绷不住了。
他们又不是没见过定国公,那是个什么人他们难道不知道?
他怎么可能请旨让赵秀兰成为世女?
所以这件事是谁做的那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赵秀兰是定国公的女儿他们反应都不会那么大,但是赵秀兰只是儿媳,没有定国公的血脉,也不姓丁!
设身处地想想,如果他们死了财产由儿媳继承……
那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