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学原理的应用上,他们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杨荣对锅炉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朱允熥所写的热传递知识。
他对钢铁厂厂长说:“厂长,殿下提到热传递的效率与物质的导热性以及接触面积有关。”
“我们现在的锅炉,虽然能够产生蒸汽,但热传递的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钢铁厂厂长回应道:“杨大人,您的意思是要改进锅炉的结构吗?”
杨荣点头:“正是。我们可以在锅炉内部增加一些导热性良好的金属片,增大水与热源的接触面积,这样就能让水更快地吸收热量,产生更多的蒸汽。”
在厂长的安排下,工匠们按照杨荣的设计对锅炉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锅炉在试验中,产生蒸汽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在相同燃料的情况下,蒸汽的产量也有所增加。
对于机械结构原理,如杠杆原理在蒸汽机阀门控制中的应用,杨士奇提出了新的想法。
他说:“这阀门的开合控制着蒸汽的进出量,目前的控制方式略显笨拙。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更加灵敏的阀门控制系统。”
杨溥补充道:“没错,通过一个小的力作用在杠杆的一端,就能在另一端产生较大的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程度。”
“这样不仅能更精准地控制蒸汽量,还能减少人力的消耗。”
他们与钢铁厂的工匠们一起,打造了新的阀门控制系统。
经过测试,新系统能够精确地根据蒸汽机的运行需求控制蒸汽的进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
但朱允熥发觉单靠杨士奇等人来做物理和机械一类的实验还是太慢了。
他深知大明有着众多的人才,若能将更多的人召集起来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必定能加快研究的进程。
于是,他派人把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叫来。
杨士奇等人接到传唤,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殿下此次召见是为何事。
他们来到宫殿,恭敬地行礼后,朱允熥说道:“三位爱卿,咱近日观察你们对蒸汽机等机械物理的研究,成果斐然。”
“但咱也发现,仅靠你们几人之力,进展还是稍显缓慢。咱想为你们增加人手,不知你们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