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允熥的大力支持下,杨士奇迅速召集了各方的能工巧匠和饱学之士,全身心地投入到蒸汽战舰的研制工作中。
杨士奇将工匠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负责蒸汽机小型化、传动装置设计、战舰结构改造以及燃料供应系统的研究。每个小组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试验和改进。
负责蒸汽机小型化的小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他们不断地对蒸汽机的各个部件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试图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缩小其体积。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蒸汽机的气缸排列方式?现在的气缸排列较为传统,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如果采用一种新的紧凑型排列,或许能够节省不少空间。”
年轻的工匠们听后,纷纷表示赞同,并开始进行计算和模拟。经过多次尝试,他们终于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气缸排列方式,成功地将蒸汽机的体积缩小了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传动装置设计小组也在努力攻关。他们参考了各种机械传动的案例,结合战舰的特殊需求,设计出了一种复合式传动装置。
这种传动装置以齿轮传动为主,链条传动为辅,有效地解决了动力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
为了测试传动装置在恶劣海况下的性能,他们专门建造了一个模拟海浪冲击的试验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传动装置经过了数百次的试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战舰结构改造小组则与其他小组密切配合。他们根据蒸汽机小型化后的尺寸和传动装置的布局要求,对战舰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
他们拆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隔断和舱室,重新规划了战舰的空间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考虑到了战舰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对战舰的重心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和调整。
燃料供应系统小组也不甘示弱。
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燃料储存舱,这种储存舱采用了多层结构和特殊的密封材料,既能够增加燃料的储存量,又能够保证燃料在海上航行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