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习惯了旧有的学问体系,害怕新学问的出现会改变他们的地位。”
“但孙儿觉得,这教育改革之事关乎大明的将来,必须要强制推行下去,绝不能因他们的反对而放弃。”
朱元璋听了,沉思片刻,然后缓缓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赞许之色,说道:“你说得不错。咱也认为,为了大明的长远利益,些许阻力算不得什么。”
“咱支持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便是。”
随着抵制之事愈演愈烈,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发生了冲突。
其他穷苦百姓也纷纷响应,他们站在学校门口,与那些抵制的读书人形成了对峙局面。
朱允熥知道,改革的道路上必然会爆发冲突,所以他并没有被这些事情扰乱心神,依旧坚定地按照计划推进。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各地的公办学校终于成立。
朱允熥凭借之前精心筹备的计划,直接从系统中兑换各种教学老师去进驻。
这些老师经过专门的培训,对数理化等新学问有着深入的理解。
不少读书人一开始还带着抵触情绪去听课。
在课堂上,他们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眼睛里满是怀疑和不屑。
“哼,我倒要看看这所谓的新学问能讲出什么花样来。”
然而,随着课程的进行,他们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
渐渐的,改变想法的读书人越来越多。
在课堂上,曾经对新学问不屑一顾的读书人们如今都全神贯注地听讲。
朱元璋和朱允熥看到这种积极的变化后,开始商议考试之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中带着欣慰,对朱允熥说道:“允熥啊,咱看这新学问推广得颇有成效,学子们的态度转变很大,如今是时候检验一下他们的所学了。”
朱允熥恭敬地回答:“皇爷爷,孙儿也正有此意。”
朱元璋微微点头,问道:“那这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你有何想法?”
朱允熥思考片刻后说:“皇爷爷,孙儿觉得考试内容应涵盖数理化等新学问,同时也不能忽略经史子集这些传统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