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问责暂免,但我需要一个答案

一名大臣向前迈了一小步,躬身说道。

“殿下,可这余孽未清,终究是心头大患啊。臣等虽已尽力,可还是……”

朱允熥轻轻摆了摆手,稍稍缓解了一下紧张的气氛。

他说道:“总有些灰尘会躲在墙角旮旯里。咱既然知晓这不是你们办事不力,那便不会怪罪。只是这后续之事,还需细细谋划。”

当朱允熥说出不会追究他们责任的话语后,百官们齐齐松了一口气。

朱允熥紧接着提高了声音说道。

“咱让你们不用担心罪责,但你们也不能就这么算了。”

“你们得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反省反省,仔细想想是哪里出了问题,才导致那些余孽能煽动百姓跟着他们闹事。”

“都给咱写奏疏呈上来,莫要敷衍了事。”

他一边说着,一边坐直了身子,表情严肃,不容置疑。

官员们听了这话,心中又是一紧。

他们知道,这虽然不是惩罚,但也是朱允熥对他们的一次考验。

回到家中后,官员们纷纷忙碌起来。

过了些时日,官员们纷纷将写好的奏疏呈了上去。

朱允熥和朱元璋坐在御书房中,御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在书桌上那一堆堆的奏疏上。

朱元璋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他拿起一份奏疏,展开阅读,一边看,一边微微点头。

朱允熥站在一旁,也拿起一份奏疏,轻声念道。

“臣以为,地方官员在推行政令之时,未能因地制宜,且有部分官员贪污腐败,致使民怨滋生,这才让贼人有机可乘。”

他念完后,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疏,摸了摸胡须,说道:“这话说得有些道理,政令不通,百姓自然不满。”

“这就像治水,堵不如疏,政令若是不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迟早要出问题。”

朱允熥听了,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