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人性本逐利

辞职之后 不过冮东 1158 字 21小时前

对于煤专公司这样的初创小企业而言,能有一两个产品在市场站稳脚跟,生存就不存在问题,何况在公司成立之前,宋超手里已经有了矿车这个需求稳定,利润也有保证的拳头产品打底,所以,没费太大的劲,也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就让煤专公司从筹建期,很丝滑地过渡到正常生产经营阶段。

完成了对农机厂的产权收购和改制后,宋超便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在煤专公司这边,而且把王晨也调了过来,继续负责供应链的同时,协助自己搞矿用机电设备的销售。

煤专公司的管理层很扁平,两三百人的工厂,只设了一个董事长、一个厂长和三名厂长助理,管理人员总共只有六七个人,其中还有一半是产品销售经理,既没有设立管理部门,人员的分工也不是特别明确。

生产和技术管理方面,基本上由陈明华一个人说了算,由生产助理负责协调落实,另一个助理则负责行政、人事、后勤和所有的杂务。

宋晨是排名第一的厂长助理,名义上只负责采购、事实上代表宋超管理着财务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市场开发。

宋超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除了销售还是销售,说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把陈明华厂长造出来的东西变成现金。

煤专公司共有四名股东,宋超持股百分之六十,王晨百分之二十五,我占比百分之十,陈明华手里,有董事长赠予的百分之五股份。

其他董事都在为公司做贡献,唯独我像个事不关己的外人,对煤专公司的事情从不过问,偶尔来一次,不是为了和宋超喝酒,就是跟陈明华下棋,绝对不会对公司事务指手画脚。

我在煤专公司的股份,是无意中得来的,不是用真金白银换的,我自始自终没把这点股份当回事,而且现在也看不上煤专公司三瓜俩枣的利润。

家里有矿、靠资源赚钱的生意人,根本瞅不起制造业那点蝇头小利,认为那种挣钱方式太慢太累,就像CBD大楼里那些金融行业的精英们,瞧不起经营实体企业的老板,认为他们是凭力气和汗水养家糊口的“力夫”的道理是一样。

采矿业危险程度高,风险大,挣钱速度快,赔钱的速度更快。老板的亿万财产,有可能会顷刻间灰飞烟灭,连条裤衩都不给你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