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空,魏征愣了几秒:“大喷子?还第一?现在不一定了。”
魏征看了看身边的于谦,这家伙也挺厉害的。
【这也是唐太宗想看起居注,在褚遂良那里碰壁的原因。】
魏征一头问号:“陛下这是又欠骂了?”
随后,魏征和于谦再次进宫。
【如果当时不是褚遂良,而是一名小吏,情况就不一样了。】
【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
【这也是告诉唐太宗,这事就算不记在史书中,天下人也都记住了。事实也确实这样。】
李世民有些自闭,他现在还没打算看呢,这下好了,天下都知道了。
这时,宫又来汇报,魏征和于谦求见。
李世民无语,默默拿出小本本,记下了张彦的名字。
【所谓史书易改,人心难改,唐太宗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所以就算唐太宗想改也无从下手。】
【房玄龄将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呈给唐太宗。】
【当唐太宗看到玄武门之变时,认为其语多微隐,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这是后世人看过资治通鉴后,认为唐太宗改史书的出处。当时有一段唐太宗与房玄龄的对话,说明了经过。】
【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
【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
【朕之为心,异於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
【之后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
【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於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
【不过唐太宗没有听,坚持要看。】
【房玄龄为了照顾唐太宗的面子,所以用了一些美化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