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靖难之役,朱高煦悍不畏死的英勇表现。
无非就是将自己当成未来的太子储君。
为自己打天下,能不卖命吗?
如果真这么干了,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明对该殖民地的控制会更加牢固。
毕竟,这些藩王皇子可都是一种象征。
陈羽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朱棣问道:
“老朱,你从军营里退下来,那退下来之前,认不认识汉王朱高煦?”
刹那间,
朱棣与郑和瞬间瞪大了眼睛,眼中全是惊骇。
难道……陈羽先生已经看破他们的真实身份了?
“那个小……汉王……可能……好像、认识……吧?”
朱棣结结巴巴的说道。
陈羽眨了眨眼,老朱说的这么没有底气,那就是不认识了!
随即继续问道:“老朱,我看你家老二在军营中好歹也是一个将领,不知道跟汉王关系好不好?”
经过短暂调整之后,朱棣已经静下心来,认真的点了点头道:
“认识,他们之间有过命的交情!”
话落,陈羽往朱棣那边凑了凑,说道:
“过命交情,那就是很熟悉了!”
“既然这样,以后你可以让老二告诉汉王外海的种种好处,尽量给他埋下一个海外建立藩国的念想。”
“如果以后汉王再跟太子争夺储君之位失败,也不用浪费了这身好本领。”
陈羽知道那些武将一般只认可能在马上打仗的猛人。
而不是在朝堂内夸夸其谈的文官。
陈羽对自己的武力值还是有自知之明。
而且历史上相传朱高煦此人对文官集团非常厌恶。
论能力,朱高煦确实不错。
‘霸王在世’可不是开玩笑的。
总不能以后真霸王扛鼎,第二代霸王举缸?!
朱棣听着陈羽的建议,心中猛地跳动。
脑海中不自觉的浮现出:
海外建国!
那岂不是海外第二个大明?
这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