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逼迫壮瑶出人

十万大山:1840 我是7天 2318 字 23小时前

平地瑶一共有五个保长,三大两小。最小的保长就是赤腰瑶寨这边的黄有亮保长,一共名义上管了山上三个瑶寨,加上自己平地瑶村子一块。

上次李九章给乡绅们开会探探口风,乡绅们也就凑了三十来个人数。

这次,算是乡绅们给了县衙面子,也是退了一步,大家都加了一点,凑了五十个人。然后出钱置办短襟的的事也应承了。

剩下的一百五十人的名额就靠壮瑶这两族蛮夷来完成了。一听这个人数,壮瑶的保长们顿时唉声叹气,喧哗一片。

李九章让乡绅们先退场,把九个保长留了下来。保长们平时也来不了县衙,知县也不会接见他们。

知县的官威还是有的,乡绅们一离开,会场人就少了,李九章眼神一扫,九个保长顿时气势就没了,惴惴不安的看着知县。

李九章惊堂木一拍:“尔等莫要吵闹,团练乃于国于民有利的大事,你等莫要百般推脱,今日之事势必完成。”

“若是完不成,便去普查你们田亩,即便瑶家有《过山榜》,你在山脚开垦的田地也是要纳税的,你们逃了多少年的税赋,心里不要一点数没有,完不成任务,本县让你们补税补到倾家荡产,滚回山上去。”

壮瑶下山,看似是生活更好了。但没了山林的保护,下了山受到官府的约束也就更多了,这也是任何事情的一体两面。

李九章这一招算是掐到他们命门了,山脚开垦田地,多半能瞒就瞒,不入账册。

但要是和你秋后算账,补起历年的税赋,那是哪家也承受不了,现场的保长无不欲哭无泪。

发了官威,威吓之后,李九章这才缓了面色,把补录人口逼迫山上壮瑶之法说了出来,这才让这些保长在一片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即便如此,心里也没有底,会不会上山一说就被山瑶打了下来。

没底归没底,但补税那就是死路,谁知道县衙的账本把你的几亩田地算成哪一年开垦的,补上十年二十年,只怕连裤子都没得穿了。

高山之上壮人少,相对摊派少点,壮人负责筹措60人,瑶人负责筹措90人。

负责赤腰瑶寨这边的保长黄有亮属于小保长,负责15人。

数字分派之后,这些保长才哭丧着脸出了县衙,各自回家想办法。

黄有点也不知道咋骑着自己的那匹老马回到家的,彷佛就如做梦一般,十五个团练,让他去找山上瑶寨,这不是上山找刀砍嘛。

他自己是瑶人,瑶人向来敌视汉人,还要给汉人当兵,那就是服徭役,瑶人自古不服汉人徭役的。

自己平地瑶,到了山下生活,已经被山上瑶寨鄙夷了,现在要是再和汉人闹翻,那真的是两头不是人了。

这个知县不是个好东西,拿纳税逼人,当真走到那一步,舍了这些家产上山,可孩子们还能习惯山上的生活吗?

黄有亮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安慰自己,还有几个保长,我弄不起来的话,他们也弄不起来,最后不能逼着我们这些瑶家一起上山吧。

黄有亮当晚就把这片平地瑶的两个甲头请到自己家里吃饭,两个甲头一听,也连连摇头,直接称呼这事不好办。

商量来商量去,两个甲头应承他们这两甲各出两个名额,那十一个名额还是要去找山上三家瑶寨去要。

甲头是知道利害关系的,这查田亩肯定不会只查黄有亮一家的,罚税估计都要挨上,要么出人,要么倾家荡产。

他们也安慰黄有亮不要着急,大不了山上想不到办法,那就山下承担,总不能真收拾包袱躲到山上去。

第二天一早,黄有亮便遣派人上了山,通知三家瑶寨村老或者瑶老开会。

会议定在第三天,定在了离山下最近的十家瑶寨。

送信的人也是为了赶路,到了十家瑶寨就把消息告诉了十家瑶寨的村老。丢下了三张盖了保长印鉴的纸片,请十家瑶寨代为通知其他两家瑶寨。

十家瑶寨自然是答应了代为通知,准备第三天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