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炮研制成功

十万大山:1840 我是7天 2211 字 23小时前

沈云峰倒也不是瞧不起大清帝国,但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上温故而知新的历史知识中知道,打鸦片战争开始,这段时间大清朝就没消停过。

再过八九年,洪秀全就在广西金田要干大事业了。十几年后又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朝将会忙的不亦乐乎。

只要沈云峰不扯出反旗,估计都不会派出大队人马用人命来填这个山涧就为了抓一批山匪。

当然,要是道光帝知道这群人来自于一百多年以后,手里还有更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也许会倾举国之力把十万大山给挖平了也要找这八个人出来。

所以,这现在是八个人的核心机密,即使是柏洁和黄巧巧,也是现在糊弄着,绝不可能让人知道。

此时,正值收获的七月,先是水稻的丰收。这是赤腰瑶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第二次收获季,以家庭为单元的农业生产取得更大的丰收。

产量比上一季节增产近三成,当然也包括了一些新开的水田产量,但总体增长了三成,这有效缓解了当前粮食稍微有些紧张的局面。

十家瑶寨的水田虽然没有让他们使用新的稻种,但在赤腰瑶寨派去的学堂毕业生和妇女技师的指导下,对水田进行了改良,对用肥用水也进行了指导,十家瑶寨的水田产量也增长了将近四成。

由于产量基数小,这增长的四成并不足以让十家瑶寨吃上干饭。但是加上红薯那惊人的产量就差不多可半干饭拌着红薯吃了。

红薯产量如何惊人,比去年翻了三番。

往年因为种植技术和田地修整不到位,进入雨季,红薯一半都能霉烂在田里。

今年不但霉烂的损失几乎没有,新品种,新管理技术增加的产量,让十家瑶寨的人惊掉了下巴。

此时,十家瑶寨的管理层都觉得当初向赤腰瑶寨靠拢的决策是对的,而十家瑶寨的瑶人在不断地进入“丰南号”做工接触下,对赤腰瑶寨和柏家村的人充满了羡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尤其得知赤腰瑶寨和柏家村居然还有一个学堂后,简直羡慕的要命。

前来指导的赤腰瑶寨的阿贵那么小居然能写字记账,还会指导种植,就是学堂里学来的。这一现实榜样让十家瑶寨的人切实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面对能吃饱饭的新局面,难免一部分人生出强烈的愿望,让孩儿能识几个字。

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催促村老出面去和赤腰瑶寨谈一谈,要把十家瑶寨的孩子也送去读书。

“丰南号”将赤腰瑶寨增产的粮食全部予以用“代银券”收购,其中一半的大米用于支付十家瑶寨的苎麻半成品的费用,结余的粮食又从十家瑶寨手中换了一些红薯。

剩下的大米和一部分红薯就送到万尾岛支持万尾岛去了。

剩余的一些红薯就作为酿酒的原料,酒还继续酿制。

因为红薯确实很难保存,有足够的其他粮食,也没必要保存过多的红薯,除了喂猪就只有酿酒或者做红薯粉丝实现价值。

山下平地瑶的保长黄有亮那里的红薯酒已经开卖了,每个月能回款三十几两银子,但也基本都在他那里购物用掉了。

这一来一去,黄有亮从中获利不少,所以现在对赤腰瑶寨那热情的不说有求必应,但凡赤腰瑶寨想买点什么,他到县城里都要想办法腾挪弄来。

沈云峰对这点小钱暂时无感,但处理好这一条对外通道还是必要的。

有些信息现在已经可以从黄有亮这里弄到,虽然都是一些传闻和旧闻,但对判断大势来说还是有点用的。

比如英军开战的事情自然海上比较关心,从万尾岛肯定先期得到一些消息。

但岸上官府,尤其是防城县的官府如何应对还是黄有亮这边能得到一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