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打通南部通道

发明设备不是机械专业大专生的强项,但设备安装是啊。

沈云峰看了看,觉得可以弄个滑轮组,两定两动,下面挂个坚固的框子,用作上下的容器。

这边绳索从定滑轮穿过在悬崖上固定一个绞盘,绞盘再利用杠杆原理,两三个人就可以操作了。

如果怕容器框荡漾,可以做几个固定杆,将盛了重物的容器框慢慢用绳索和固定杆一起慢慢放出去,等容器框稳住了,再收回固定杆。

绳索可以就随着容器框上下,下面的人也可以先抓住绳索引导容器框降落到适合的地点,甚至可以像龙门吊一样直接上船。

二、三十多米高,从下面爬上来很难,但传递声音还可以听见的,上下配合没问题。

沈涛涛看了也是一样,表示毫无压力,后面就是制作了,用现代钢制作的话,应该可以承受几吨的重量,绞盘用钢钎打到岩石里固定,受力也没问题。

两个人的看法都比较接近,沈涛涛就现场画了一个草图,把绞盘的位置确定。

然后让一个胆大的瑶人爬到树干上拉着线绳量了一下尺寸,都标记在草图上,回去就可以制造这些设备了。

此时的广州局势又有了新的变化,因在湖南提督任上离广东路程近,先行赶到广州主持大局的是参赞杨芳。

杨芳在给道光上报奏折,完全不提战败的事实,也没提跟英国人谈判的事,仅仅是委婉的提到英国人希望恢复通商来试探道光的态度。

英国人让行商帮忙提出请求恢复正常贸易,只要恢复正常贸易后绝不带违禁品,如果查出携带违禁品,就同意清朝没收他们的商船。

他还委婉的说出广州守备不足,防守有些困难,能不能将计就计,恢复通商,让英军放松警惕,剿办起来更有把握。

道光回复是想办法拖住英军,不能让他们跑了。

3月31号,杨芳又和广东巡抚怡良上报第五道奏折,称自从英军要求恢复通商后就再没有发起任何的攻击。

杨芳很聪明,想通过驯服英国的姿态引诱道光通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奏折里反复提到要通商,道光勃然大怒,回复是坚决不准通商,如果恢复通商朕又何必调兵遣将。

一怒之下,道光将杨芳革职留任,以观后效。

在广州通商好几天之后,杨芳与怡良怕事败露,连续两份奏折提出恢复通商惹得道光大怒,被革职留任。

相比于琦善和林则徐,杨芳的处罚已经很轻了,是因为道光的处罚不公平吗?而是从始到终都没有让道光知道广州内河失败的事实,也没让道光知道广州已经恢复通商。

正月十九日(1841年2月10日)道光帝又派刑部尚书祁贡前赴广东办理粮台事务。

当他动身赴粤尚未抵达广州即又接到补授他接替琦善为两广总督的命令。他于三月二十三日(1841年4月14日)抵达广州两广总督任上。

4月14号,被道光帝任命为“靖逆将军”的御前大臣奕山终于到了广州上任。

了解情况后,奕山也默认参赞杨芳之前的所有措施。查理.义律给杨芳发出照会,询问之前的停战协定是否有效。

奕山很是矛盾,毕竟从北京出发时道光帝的命令是坚决剿灭英夷。

各地抽调一万七千人大军陆续抵达广州,再加上广州驻防八千人,总兵力达到两万五千人。

但奕山还是听从杨芳所谓“不可浪战”之策,“诸事不问,先买洋货”。

此时广东军民要求抗战,奕山则“每言粤民皆汉奸,粤兵皆贼党” ,向道光帝奏称广东“患不在外而在内”,提出“防民甚于防寇”的方针 ,拒绝采用林则徐提出的发动军民御敌、剿敌的战守方案。

广州官场大佬们来了又去,轮流的粉墨登场,但英军的舰队依然在虎门之外据守。

大佬们的心思只在如何应付道光帝的旨意上,然后就是以战备的名义筹款,至于筹款有多少用到战备上,那都是一本糊涂账。

像防城县这样偏僻地方,只有筹款的时候,才想起还在名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