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部署“钉子”

一切水到渠成,刘韵珂再次向皇帝发出呼恳,请伊里布出山,主持夷务大局。

“惟念该革员之获罪究属因公,且其按兵不战,较之偾事误国者亦有区别……若令其来浙,或该逆闻知,不复内犯,亦未可定。可否仰乞天恩,将伊里布发至浙江军营效力赎罪……”

道光帝不但答应了刘韵珂的要求,“着将伊里布改发浙江军营效力”,而且决定再派一个人来,他就是耆英。

此人也是满族大贵族一枚,此人在盛京将军任上就禁烟不积极,在沿海诸省中战绩最差。

道光帝原打算要把他派到广州将军任上,突然却让他改道浙江,署理杭州将军,并把伊里布带上,随后又给他颁发了钦差大臣关防,这样一个以投降妥协为基调的班子组成了。

当然,也不意味着道光帝马上就要从抵抗政策全面转向投降政策,以后就要一心一意干投降的事了。

浙东攻剿失败后,道光帝的政策实际上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决定搞投降妥协了,另一条腿则是并不打算放弃抵抗政策,还在尽力维持抵抗政策。

道光帝继续让奕经挂着攻剿牌子,保持攻剿态势,谋划收复失地,同时满足他的新要求,继续从各省调兵赴浙,而不管这样做效果如何。

浙东反攻如何,李九章并不看好八旗子弟的皇亲国戚,绍兴是他的老家,消息自然来的快一些也真实一些。

朝廷大员的无能和宁波绍兴本地人的抵抗运动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一名基层官员,李九章已经是潜意识里已经认识到大清朝的无能和渐渐腐朽,从一名曾经热血沸腾的理想主义者已经转变成现实主义者。

相比之下,“兴城号”的发展才是他现在考虑的优先事项,能够不做一个贪官,又能挣到银子,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机会实在难得。不趁着这个时候把“兴城号”做大还趁何时。

在得到瑶寨生产能力有了显着提高的消息后,李九章毫不犹豫的带着师爷崔永禄到了廉州府。

廉州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贞观八年,即公元634年,当时岭南道的越州被改称为廉州,因东北部有座大廉山而得名,这是廉州名字的起源。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改元廉州路为廉州府,开始了这一地区新的行政管理阶段。然而,到了洪武七年(1374年)十一月,廉州府的地位有所下降,被降格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