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从四九城去哈尔滨的火车,快的20小时左右,慢的30小时左右,方平安把三轮车和背囊收到了空间里,背了个书包便上了一列慢车,这个时候也只能买到慢车的票,幸好有王主任给开的介绍信,不过卖票窗口的同志看到他这轻装上阵的样子也是吓了一跳。
“同志,你去哈尔滨干嘛?”
“采药,治病……”方平安有点纳闷,出门坐火车还得政审不成?
“你穿成这样儿,不冷吗?”售票员指了指他身上的衣服,他这才反应过来是什么问题了。
这是他从秦家屯,或者说秦大河给带过来的鸭绒鹅绒制成的一件羽绒服,他自己有缝纫机(贾家的),让大头他奶奶按照自己的设计给做的。
普通的工装那种厚麻布裹着棉布,把整件衣服缝成一格一格的,有点后世的羽绒棉袄的意思,因为没有那种涤纶和尼龙材料,也便只能如此了。
整个风格非常接近后世的羽绒棉袄,比较轻薄,还有一个专门的兜帽,看起来是简单大方和工装样式差不多,但版型很正,长度也到了裆下,身上口袋也比较多。
腰部还有预留的皮带扣,手袖领口都有专门的扣子,中缝的地方除了一层扣子以外,还多了一层“舌头”防风,这也是弄不到拉链,不然的话防风保暖效果更好。
所以放在人群当中和工人的衣服颜色没有什么区别,而且用的厚麻布还有点显旧,不太显眼。
但仔细一看他的兜帽和口袋,那就很“潮”了,怎么形容呢——低调中透露了一些奢华小资的味道。
而且暖和的很。
然后方平安便伸着袖子给售票员摸摸:“这是羽绒服…暖和的很…你摸摸看。”
售票员也疑惑地伸手进袖口摸了摸,然后惊讶地说道:“哎呀,看起来很薄,但很暖和啊?”
“你这是哪儿买的?什么材料?进口货吧?”
“最里面是鸭绒鹅绒…然后一层细棉布…再用工人劳保用的那种麻布材料缝制一层…耐磨保暖…就是不太防水。”
“自家长辈给做的…叫做羽绒服…轻便保暖。”
说到衣服方平安也是暗自得意,这可是他的“成名作”,今早拿出来的时候也是震惊了全院儿,之前大头他奶奶做衣服的时候也是啧啧称奇,一开始方平安拿着鹅绒鸭绒过来漂洗晾晒烘干,那个味道哦……但没想到最后做成衣服以后,既收型,又保暖防风,功能又多——
但是收来的可以用的绒不多,所以先做了一件,后面等他回去看有什么问题,再继续改进和制作,他想在过年之前给全村一人来一件。
真不知道方平安是从哪儿学的裁缝技术,就光这个“羽绒服”的版型设计,就够他们做这个买卖做一辈子的!
这可是能够传家的产业啊!
(羽绒服诞生于1936年,登山装备,37年正式出现,40年有专利,至于咱们国家1960年有没有,没查到,但查到了鸭鸭羽绒服的发展史,应该是5-60年代的事儿,从鸭毛睡袋-羽绒背心-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