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问题来了——没有布料

而十三香则是自用,少批量对外出售,购买的对象主要也是轧钢厂,区里和街道办买不了多少。这年头饭都不够吃还买你的调料?脑子有病吧?

不过十三香的名气倒是打了出去,主要是从同仁堂的鲁掌柜那边进原材料,这个不涉及到粮食,所以也没人管。鲁掌柜那边原材料多一点,那就多做一点十三香,原材料不够,那就少做一点,并不指着这个赚钱吃饭。

蘑菇种植工坊那是直接对接区里和街道办的,由他们统一采购过去,然后推广给京郊农村与街道的居民,而木屑都由家具厂那边提供,相互之间简单的上下游供应链已经形成了。

说到这个,95号院的邻居们也开始种蘑菇了,菌包买回去以后细心照料就可以,种的最好的竟然是阎埠贵!

而水培蔬菜,这个懂理论就行,塑料瓶子在街道办那里可以申领,加上95号院本来就早早的开始沤肥与用花盆种菜,再跟着方平安有样学样,虽然说产量不行,但一两个月多一盆菜那是没有问题的。这下子95号院种植蔬菜和种蘑菇,反倒在南锣鼓巷到成了一个示范单位。

不过大锅饭已经撤了,因为实在遭不住了,倒不是说傻柱偏向贾家多打点饭,而是粮食真的不够了。

有捡便宜的事儿大家不得可劲儿地吃,易中海捐出来的那些,不到两个月,粮食和钱都被消耗一空。

再加上他知道了贾张氏骗他的事情,自然对着什么大锅饭就不那么上心了,反正名声也赚到了,威严也重新树立了,不搞大锅饭那就不搞呗。

至于说贾家,贾张氏过来喊过不下去了,易中海不理会。

但秦淮茹挺个大肚子过来叫苦,那每次还是得给一点儿的,毕竟易中海还指望着秦淮茹肚子里如果是个男娃,还得过继到易家来呢,不知道贾张氏有没有把这个事情给办妥,不过易中海不怕贾家不就范。

时不时还故作关心秦淮茹的营养和身体,把秦淮茹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两人都是戏精,接着演呗。

话说回来,现在新村的工坊发展最大的限制——来自于整个国家层面的物资不足。作为村办工坊,他们也没法自由买卖原材料,所以材料一停,你就得停工,除非能够自行生产原材料,那样上面管不着。

但种土豆玉米红薯勉强可以,就算是种稻谷麦子也算勉强有办法,但布料……

方平安还真没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