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一位年轻的博士生兴奋地说,"林博士团队在等离子体控制方面的突破,至少让我们在核聚变领域前进了二十年!"
他的导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点点头,"没错。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选择公开这些信息的决定。这种开放和共享的精神,才是真正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类似的场景在世界各地上演。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到日本的国家核融合科学研究所,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们都投入到了核聚变技术的研究中。
与此同时,各国**也开始积极行动。在华盛顿,美国总统召开了一次特别的记者招待会。
"我们已经与中国**取得了联系,"总统严肃地说,"美国将全力支持核聚变技术的国际合作研究。我们相信,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最快地实现这项革命性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主席也发表了类似的声明。"欧盟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核聚变研究基金,并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伙伴共同参与。我们必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都对这一变革持欢迎态度。在中东地区,一些石油输出国开始紧急制定经济转型计划。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沙特阿拉伯的能源大臣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如果核聚变技术真的实现商业化,石油时代可能很快就会结束。我们需要尽快diversify我们的经济结构。"
在俄罗斯,普京总统也召开了一次紧急安全会议。
"同志们,"普京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核聚变技术的出现可能会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我们必须立即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否则可能会失去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林风和他的核心团队正在一个秘密基地里紧锣密鼓地工作着。虽然核心技术信息已经公开,但他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各位,"林风对着团队成员说,"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实现核聚变反应堆的小型化和模块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全世界,彻底解决能源问题。"